微扰动注浆施工技术在下立交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微扰动注浆施工技术在下立交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吴惠中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下立交隧道建设更是成为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公路施工以及普通道路施工相比,下立交隧道施工的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故而下立交隧道施工质量受到了建设单位和社会的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就下立交隧道施工中的微扰动注浆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扰动注浆;下立交隧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大连路下立交位于四平路下,呈南北走向,下穿大连路,结合轨道交通10号线四平路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工程全长690m,其中北段(车站北端以外部分)长211.527m,南段(车站南端以外部分)长304.873m,与车站重叠部分长173.6m,沿四平路由南向北依次穿越天宝路和大连路。大连路下立交中段与轨道交通10号线四平路站及轨道交通8号线四平路站相互重叠,大连路下立交南、北段分别与轨道交通10号线区间隧道双圆盾构相重叠。

1.1大连路下立交与四平路车站的关系

如下图(K0+654.873~K0+828.473)所示,下立交与8、10号线关系:

2.微扰动注浆目的与说明

由于大连路下立交全长690m,处于不同的结构层上,有双圆盾构、车站的结构形式,在施工中尤其在双圆盾构上方的下立交底板,由于盾构施工的原因,因此下立交底板施工时,工况较复杂,下立交底板采用分段施工分次施工,因此造成下立交底板的施工缝增多,且因下立交底板下的结构层不同,因而容易造成下立交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为了保证大连路下立交的正常运行,根据专家意见拟采用微扰动注浆工艺,在下立交底板下进行填充注浆,控制底板的不均匀沉降。

根据专家提出的微扰动注浆“多点、多次、少量、均匀”的注浆原则。微扰动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注浆时采用少量多次、控制压力、控制注浆量的注浆方式进行施工。

3.微扰动注浆施工方案

3.1施工设备

采用德国进口的小流量螺杆泵(SPRAYBOY,P12)进行注浆。此泵不是往复式的大流量的注浆泵,往复式注浆泵调节流量性能差,流量大,而是采用螺杆式挤压泵,流量小可调节,可压注厚浆,用此泵注浆可较大地减少对土体扰动。此泵体积小,重量轻。施工实践证明此泵用于地下工程的注浆效果很好。

3.2注浆施工的原则

1、秉着“少量、多次、多点、均匀”的注浆原则,在“注得进”(不堵管)的前提下,浆液中水泥比重尽量多,达到微扰动和注得好的效果。

2、在大连路下立交注浆施工时,由于在下立交下方是运营中的地铁10号线,为防止在注浆施工时对运营中的地铁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注浆前需与地铁运营公司和地铁监护单位取得联系,在注浆施工时,根据运营公司和监护单位的要求,安排注浆施工,并将每天的施工情况报相关单位,以便监护单位对地铁进行监护,根据监护单位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下立交注浆施工的技术参数,包括注浆压力、注浆速度、注浆深度、注浆量、水玻璃的掺量,以及注浆的施工时间等。

3.3施工筹划及孔位布设

本次大连路下立交微扰动注浆按照每孔预分为10次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大连路下立交的车辆通行,经与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在施工期间,保证下立交一来一去交通通行,下立交单向隧道内,一根车道施工,一根车道通行,在施工区和交通开放区之间设置安全隔离围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区人员安全,同时保证车辆通行区的车辆通行安全。按照半幅道路施工、半幅道路开放交通的施工顺序,考虑施工过程分两个阶段对大连路下立交区域完成微扰动注浆工作。

第二阶段施工区域布置图

3.3.1孔位布设情况

按照地铁8号线四平路站结构外墙外侧5m起始布设断面点,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进行布设孔位,孔位布设按照半幅路(4m宽)布设3个孔位。每隔15米设置一个注浆断面。大连路下立交共布设孔位492个。

下立交横断面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3.3.2施工注意事项

(1)在施工前安排车辆将设备、材料、施工人员运至定的地点;

(2)施工前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由于施工期间半幅路还在正常通行,因此须告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施工区域内进行施工,决不允许越界。

(3)施工前,及时与道路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对施工区域设置交通警示标志,以提醒过往车辆该区域正在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4施工工艺

1、定位:按照地铁8号线四平路站结构外墙外侧5m起始布设断面点,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进行布设孔位,每半幅路面上设置3个注浆孔,按照每隔15米左右设置一个注浆断面的形式,每孔分为10次注浆。

2、安装球阀和防喷装置:将2寸球阀与孔口管连接,并在球阀上安装防喷装置;

3、钻穿管壁:用“博世”多功能电锤钻,钻空下立交底板结构层,孔径32mm;

4、插入注浆芯管,埋设注浆管、注浆头:注浆芯管采用丝口连接的φ32无缝钢管。用专用的设备,根据每次的注浆深度,通过防喷装置、球阀和孔口管将注浆管逐根打入土层;

5、连接注浆管路:通过注浆管路将双液浆注浆泵、混合器与注浆管连接;

6、配制浆液:用自制小型拌浆系统按水灰比0.7拌制水泥浆;

7、注浆、拔管:采用双泵双液注浆方法进行注浆,利用专用拔管设备边注浆边拔管,缓慢连续均匀的进行,拔管速度与注浆流量、注浆单节高度、注浆量相匹配;

8、拔除注浆管:按要求完成注浆后,注浆管理停滞3—5分钟左右,待浆液初凝后,利用专用拔管设备将注浆管全部拔除;关闭球阀,拆除防喷装置,单次注浆完成;

3.5施工技术参数

1、单次注浆高度:本工程单次注浆深度为50~80cm。单次注浆高度宜根据注浆情况、注浆效果和监测数据适当调整;

2、单次注浆量:根据所设计的注浆加固体掺入比选择合适的单次注浆量,对应50~80cm的注浆量一般为240L~360L。分10次注入,每次注入按照现场实际条件进行,两次注浆相邻时间不大于0.5h。

3、注浆流量:根据要求双液浆配比调整至合适流量,一般注浆液流量为20L/min。

4、拔管速度:拔管速度与双液浆流量、单次注浆量、单次注浆高度有关、一般4.4vm/min。

5、水泥浆液体积比:水泥浆。水泥:水=1:0.8;水玻璃:水=1:0.5;水玻璃:水泥浆=1:0.8,其中每孔每次注入双液浆为274公斤

6、注浆压力:注浆压力根据实际施工需要来定:一般为0.4mpa左右。注浆压力与注浆深度与原状土体强度有关。

7、每次注浆根据现场情况达到多点、多次、均匀的施工。

3.6施工监测

注浆施工的同时由专业监测单位对下立交的结构变形、运营中的地铁10号线四平路站和地铁8号线四平路站实施监测。

(1)注浆过程中,对下立交结构底板、边墙进行实时的监测,确保大连路下立交的正常运营。

(2)在注浆施工时,除第一次注浆的量较大外,以后几次的注浆量必须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有地面相邻观察孔的观察,注浆速度的控制,注浆量的控制,注浆压力的控制,同时在下立交底板注浆的过程中,需及时与盾构运营单位和盾构监护单位取得联系,在运营中的地铁10号线国权路站与地铁8号线国权路站实施监测工作,保证在底板注浆施工时,既保证底板的注浆量,又能确保地铁的正常运营不受影响。

4.结语

通过现场实践证明,在下立交隧道工程施工中,微扰动注浆施工技术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能一定程度避免因下立交底板下的结构层不同,而导致的下立交结构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才辉,李宁,柳厚祥,张志强.盾构施工工艺诱发地表沉降规律浅析[J].岩土力学,2011.

[2]李建旺,王晓振.隧道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J].中国铁路,2011(12).

[3]廖世文.膨胀土与铁路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4]张国智.ANSYS10.0热力学有限元分析实例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阳军生,刘宝琛.城市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M],中国铁道出报社,2002(8).

[6]缪林昌,王非,吕伟华.城市下立交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J].东南大学学报,200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