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患者特点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浅谈老年人患者特点及护理措施

马晋平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老年人患者的特点

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美国护理杂志登载的第一篇护理老年人的文章中指出:“你不可以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对待年轻的小孩,同样,你也不可以用正处壮年的眼光来对待一位老年人。”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老年病人护理的特点。

1.1心理特点:初为老年人,由于体力不支、丧偶或离退休,与原来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们很难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就会产生一些自卑感、空虚感、失落感。再加上生活贫困、疾病、死亡等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年人,使他们常伴有孤独、无聊、固执、自尊心强,希望受社会尊重,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疑虑心强、对周围的人和事较敏感、情绪消沉等。

1.2生理特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各脏器因退行性改变,其生理功能减退,代偿能力降低,机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差,感知能力、视觉、听力、记忆力均下降,反应迟钝、智力明显衰退、骨质疏松等。

1.3.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下降。1.4病情复杂:老年病人常常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例如患脑出血的同时还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且疾病的治愈周期长、预后差,病情易反复发作。

1.5病情危重:老年病人各种生理功能低下,病情变化突然,且多种疾病并存,临床症状又不典型,加上老年人感觉迟钝,容易出现掩盖潜在症状的危险。

2.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2.1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

2.2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3.老年病人的护理措施

3.1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关心其身心健康,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注意在给老年人提供信息时,应考虑到老年人反应慢,必须具体且由简到繁,按其个人习惯,耐心、热心地反复进行,说话速度要慢,直到对方清楚、明白。

3.2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不易入睡,易醒,应保持病房安静,早熄灯,减少不良刺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还可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教其放松的技巧,嘱咐其睡前少饮水等来帮助睡眠。

3.3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禁烟酒,少量多餐,注意荤素搭配,减少盐、糖及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及易消化食品。由于老年人自控能力差,须控制饮食的病人应交代家属将饮食品收藏好,避免病人自行取食影响疗效。

3.4保持二便通畅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切忌用力排便;便秘者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的润肠药,必要时协助用手抠出;急性尿潴留的老年人,予以导尿时,导尿管应选择合适的型号,以免漏出或脱出,给男性老年人插尿管时如不顺利,应考虑有无前列腺肥大,不可硬插,插入后应缓慢放出尿液,第1次放尿量不应>600ml,防止老年人因体弱导致虚脱或引起血尿。

3.5加强基础护理

(1)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

(2)偏瘫病人应加强患侧着力点的保护,协助做好肢体的被动运动,给予适量的按摩,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3)给病人更换体位时避免用剪力(拖、拉、推等动作);

(4)做好皮肤护理,尤其是神志不清、交流障碍的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

3.6注意安全

(1)将呼叫器固定在病人易触摸到的地方,并教会其使用方法,接班时应检查呼叫系统是否正常,以免急用时误事。

(2)偏瘫病人的床位最好靠墙,将患侧肢体朝内,这样不易发生坠床;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加床栏。

(3)交待病人及其家属,老年人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应慢,而且需要休息一下,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4)老年人术后一般苏醒延迟(因其代谢延缓,麻醉药代谢减慢),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后坠;如果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可>50℃,并须用干毛巾包裹热水袋,避免烫伤。

(5)尽可能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年病人的不良主诉应提高警惕,以免延误病情。

3.7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4.小结

多数老年病人在面对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时,更渴望活泼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慢性病却加速了其身体和功能的衰退。基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在思想认识上充分重视,将老年病人视为护理工作的伙伴,多付出一些爱心去关注老年病人的身心健康,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老年患者住院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彭胜利,陈新丽.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