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敢为天下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青年要敢为天下先

邓中翰

从1999年回国算起,今年恰好是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回国的第十个年头。在2009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中,邓中翰成为新当选的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或许这只是一种巧合,但对于邓中翰来说,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

“感觉肩头责任更重了!”邓中翰说,这是他得知自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的第一个感受,而他本人不会因为获此殊荣而停下脚步。

邓中翰认真回答了记者的每个问题,他没有过多谈及获选院士的感受,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上。

“今后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要更加敢于挑战新高度,挑战国际最领先的技术,敢为天下先。”这是邓中翰此时最想说的话。

一定要实现诺言

1999年前后,我国芯片产业正处在一个亟待取得突破的历史阶段,国家正在酝酿相关计划推动芯片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芯片产业当时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

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著名爱国华人田长霖教授(已故)勉励邓中翰回国创业,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并将他推荐给了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院士。随后,周光召将邓中翰介绍给了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邓中翰从此开始了他回国创业的旅程。

1999年10月14日,邓中翰就在北京注册了公司,正式成立中星微电子公司,主要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设计、研发和产业化。2001年3月,邓中翰主持的“星光中国芯工程”推出第一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CMOS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应用于PC摄像,成功实现了核心技术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然而,就在他们第一次向索尼公司推销自己研发的芯片时,索尼公司一名主管却轻蔑地说:“我们公司是这项技术的鼻祖,你们想学的话,可以看看展览。”

“当时我们心里很压抑!”邓中翰说。回国后,他立即召集公司人马开会,“我跟他们说我要打回去,一定要实现这个诺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底,索尼的笔记本电脑上终于采用了中星微的图像输入芯片技术,而不是用索尼自己的技术。此后,“星光中国芯”数字多媒体芯片又大规模应用于苹果、三星、惠普、戴尔、联想等国际品牌,大规模实现产业化,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开创了互联网可视通讯大规模应用的时代。

邓中翰也曾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还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多项奖项及荣誉称号。

“这个过程体现了一个坚持不懈的精神,高科技创业没有一帆风顺的,也不是说一个技术是可以通吃的,而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邓中翰说。中星微无疑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典范,它的发展也让人们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希望。

要敢于挑战高度

邓中翰回国时中国的芯片产业状况与今日早已不能同日而语,然而,邓中翰认为,我们现在只能称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而不是“强国”。

“每年国内所用的集成电路绝大部分仍需要进口,核心技术部分依然是我们的短板,严重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邓中翰说。

邓中翰认为,如果将我国目前芯片产业发展状况置于全球芯片产业的大局中去衡量,其最大挑战在于中国IC设计产业存在着自主知识产权匮乏、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同质化竞争、低价格战术、公司规模偏小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大多数中国IC设计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足。

面对当前这种形势,邓中翰采取的战术是:致力于把国际领先的技术进行大规模应用。

“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文明进步,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力量。”邓中翰说,例如中星微的“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的成功推向市场,在全球的大批量销售,让数亿人享受到了互联网视频通讯带来的便利甚至是生活模式的变化,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邓中翰看来,我国已经到了一个有腾飞实力的阶段,要敢于挑战新高度,挑战国际最领先的技术。IC设计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他相信,国家在重大专项、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举措,都能进一步推动中国IC设计行业的发展。

“创新不单纯是科学研究,企业的自主创新还要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对社会对人类的文明进程有推动作用。”邓中翰说,高新技术企业应一手紧抓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原始创新,一手紧抓核心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这样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的邓中翰,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责任:“任何一个强国,除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外交以及经济力量外,一定还会具备强大的创新实力。美国,如果没有IBM、微软、英特尔、思科,它肯定不是强国。日本,如果没有NEC、东芝、松下、索尼,它也肯定不是强国。中国要在10年之后成为一个强国——特别是像温总理在60周年国庆晚宴上描绘的那样,在建国100年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那么不创新,没有领先于天下的创新成果,没有推动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的公司和品牌,就无法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任务:我们不仅要发展得快,而且要发展得好,要创新,要敢于创新、努力创新,要敢于领先、勇于领先,这是新时期里,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摘自:《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