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维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维度

杨芳

江苏东海县张湾中学杨芳

众人云: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的班级,一个好的老师就有一群优秀的学生,细想想,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的老师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敢试敢干,犹如平地生风,有的老师则谨小慎微、心思缜密,宛如涓涓细流。但无论如何,“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道理谁都明白,要想做一名称职的老师,就一定要学会终身学习,做一名学习型的老师。

一、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名老师要想做得称职,就一定要努力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虽不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但我们做老师的也要时时的扪心自问“我们究竟能给学生几碗水,几碗活水,几碗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活水”。所以,我认为,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有充足的专业能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对于一个孩子,所有老师的兢兢业业,博览五车,经过时间的历练,他也一定会变得出类拔萃、贤良方正。正所谓:教孩子一年,想孩子一生。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老师的学习除了学习书本,更多的是要留心于生活、工作的细节,因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习上关注细节,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积淀更多的涵养,充实宝贵的人生;工作上关注细节,一定会避免很多的失误或者差错,会尽善尽美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此外,学会开发与利用手头的课程资源对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重视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用一切可能手段,帮助自己提高英语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学会宽厚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我们老师不必要求每个人做的事都符合自己的口味,合乎自己的要求,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老师的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关键了,所以,我们不必苛求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何其莘、许国璋,我们还要允许他们成为未来的刘翔,或者朗朗。另外,我们还要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的道理,不以自己的喜好将他们分成子丑寅卯,三六九等。工作中要始终相信“每一片叶子都翠绿,每一种答案皆智慧”,唯有如此才能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再换句话说,再过十年、二十年,学生还记得我们那天讲了什么语法,学了什么单词,考了什么试吗?但是,我们的人格力量也许会陪伴他们走到天涯海角。

相反,如果老师心胸狭隘,不能够做到“就事论事”,对待学生时不能把一碗水端平,成绩好的就少说两句,成绩差的就往死里批,势必在亲近一些学生的同时,疏远一些不该疏远的学生。

当然,宽厚待人,并不是说,对于任何问题都视而不见,对于任何声音都充耳不闻,当需要惩罚时,惩罚一定不能少,但我们老师要切记的是对孩子的“批评、惩罚”是必要的,但“批评、惩罚”不是“发泄”,尤其在惩罚之后,学生取得进步时,温暖如春风的表扬也一定不能少。总之,老师要学会大度、宽厚、谦和。

三、学会“高效率”

说到这个话题,似乎有悖于文章的中心,其实不然。学会在生活中工作,而不是在工作中生活,对于老师来讲,不是自私的表现,相反,它更有助于课改及规范办学的落到实处。试想,二十四小时将自己泡在教室的老师,何谈“师师间的联手合作”——学生总不能就学那一门功课吧!何谈“师生间的愉快教学”——时间被榨干的“懵懂少年”还会对学习感兴趣吗?何谈“教师家人间的天伦之乐”——只有工作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和谐吗?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哪个更重要?一袋的硬币与一叠百元大钞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

那么,我们如何自己高效率,又教给孩子高效率呢?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试卷、八点以前做完那份作业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记得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马拉松选手,当记者问其长跑的要诀时,他平静的说,“将路程分成几段,我不是在跑全程马拉松,而是在跑这马拉松的几段,这样,我的目标更明确,跑起来也更有目标了”。如果可能的话,有效地分割你认为很难、很重的任务,你会发现所用的时间,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内容,现在用较少的时间就完成了。

2、不但自己要明白,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还要把这种观点传授给学生。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四、学会坚持

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觉得一件事很容易,那么这件事就会变得不难;而如果一个人觉得这件事不简单,那么这件事就一定会变得很难。也许我们不会像初中、高中那样记忆力好到记住一个单词不会忘记的程度,也许我们的集中注意力也不会像学生时代那样心无旁骛……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坚持,单词忘了,可以再背;没有注意的可以重新注意,理解不了的,可以多问多查。想一想歌德的《浮世绘》用去了他一个甲子的年华,司马迁的《史记》耗去了他十五年的青春。而我们目前在做的也不过是在尽着自己应该的,老师懂得的总不能比学生少吧!

还记得师范里学到的一句话: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既然我们在从事着从师、示范的职责,那么,我想建议所有的教育同仁,不妨真研修自己的学问,多检点自己的德行,做一名至少让自己满意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