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写出真情——对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回归生活写出真情——对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秦芳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秦芳

一、困惑

作了20余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深知农村中学的学生作文水平的确差,他们见识不广,阅读面窄、量少,写作技法欠缺,思维的灵敏度和深广度均低于城市学生,许多孩子未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

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曾带领他们春日踏青、冬天赏雪,感受大自然之神奇;也曾循序渐进教授作文技法,从片段练习到篇章布局到语言创新;也曾介绍过许多高考、中考的满分作文以资借鉴;也曾写前细心指导,写后精批细改……

可是,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只会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行文漏洞百出,毫无真情实感;教了许多写作技法,学生要么不用,要么乱用,牛头不对马嘴;语言干瘪,别说文采,连准确的要求都达不到;绝大多数学生谈作文色变,将写作视为痛苦不堪的事。

二、分析

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啦?学生的写作热情哪儿去啦?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整理旧书时,翻出了自己读师范时的几本日记。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那尘封已久的往事看完,有了两个很惊讶的发现:那些日记很真实,很直白,有的语言甚至很贫乏、稚拙,却让我有流泪的冲动;刚开始的日记记的很短,很客观,间隔很长,慢慢地记得较细了,既有事实,又有情感,评判,而且几乎天天记,有的甚至长达十几页。

那一瞬间,我顿悟:真实,才有感人的力量;真实,才有长久的活力;真实,才是进步的阶梯。

由此,我想到了——

写作的本质:写作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写作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变化同步的文字化表现。写作是成长的珍贵日记,写作是性灵的自然流露;写作是反复不断的思想对话,在写作中认识生活,发现自己,在写作中明白社会,写作的过程就是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者会充分发现自身的价值,积累思想,升华自我。写作更是一种创造,就象蜜蜂酿蜜一样把作者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向读者倾诉,是作者掏出的一颗心。有位作家说:“我写作蘸的不是墨水,而是我的心血。”

再看看发达国家制定的写作教学目标吧:

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所在,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思想和信息的工具,写作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为了进一步加强为自己写作,美国有鼓励学生进行有美学意义和富有想象力的写作,从自己经历中虚构幻想,以解决取材问题。

法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把优良的写作技能看作是享受有人情味的有创造性的生活时必备的能力。

澳大利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我们必须让学生做到有信心地使用写作经验。

这些国家的规定告诉我们:学生写作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以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而是一种既按照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学习行为,有时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独立创造的行为。通过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意识。

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语文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一切,让我们明确“作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书写真情,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才能达到记录生活、记录成长、记录思想成熟过程的目的;才能最终实现创新。

三、对策

怎样才能让学生回归生活,书写真情呢?

1.思想意识方面。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现在的学校讲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所以学生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甚至抄袭剽窃。

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点焦点,了解时事动态,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具体来说,可以:每天坚持收看或收听《新闻联播》;利用板报、墙报开设“每周热点纵览”专栏,把从个渠道收集的热点焦点向学生介绍;利用每节课上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讲述身边的热点故事并发表评论;利用周记、日记记录生活、点滴感受。

(2)引导学生审视自我.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审视自我,就是教学生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提升了。

①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敢做批评与自我批评。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从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也促进同学间的竞争、进取意识的形成。

③要特别告诫学生,在家、在校、在社会上要言行一致,不能为了表扬在家一个样,在校一个样,要学习古人“慎独”的品德,在有人监督与无人看见的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固守真善美的思想领地,严防假丑恶的入侵。

④对社会上出现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无聊蹉跎度日、沉溺于虚拟世界而不思进取等消极思想,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抵制和消除。这应是与政治、历史课老师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共同完成的课题。

⑤要求显示走向社会生活,塑造美好心灵。学校不是象牙塔,不是真空,不能因为怕学生沾染坏思想、养成坏习惯而将他们禁锢起来,相反,更应该让他们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明确是非、美丑、善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中,学生的情感才会一天天丰富,思想也才会一天天成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会逐步提高。

2.作文指导

(1)要有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不断发展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变化产生质的飞跃的时期。因此,作文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否则,过高的要求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写作产生畏难恐惧心理,要求过低又达不到训练目的。

那么,恰当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认为:不妨让学生自己参与作文题目的设计,或者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一般说来,初中三年的作文训练,由低到高地进行:初一阶段可侧重于记叙文写作训练,从片段作文、口头作文练起,打好基础;初二则可与中考接轨进行训练,侧重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写作模式的训练,告诉学生,作文可以不拘一格地写,不妨把初一写过的文章拿来,尝试用新的方法,加入新的认识再写。初三则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训练,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个性特色,侧重于语言运用、思想创新等方面的训练。

(2)要教必要的写作技巧

古人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在内容真实,情感真实的基础上,加强文本的规范意识,把章法、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待学生熟练掌握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写作小小说、寓言、书信、日记、戏剧、说明书、病历药方等。

(3)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这实际上是强调学生要写出自己独有的、独到的、独特的真实情感。

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鲁迅说:“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都在强调写作者尽情地写“我”自得之见、自然之情、自在之趣,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为自己、为生活、为人生、为创造的自我的本能冲动。

因此,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自己,提倡选择个性化的题材,运用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地抒情、议论、描写,书法个性化的感受,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有生命力的写作,才是自己的创造。

在这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心底最真实的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把握生活的真谛;

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创造性思维,屏弃大众化的选材,不作泛泛空论,选取最小的切入口,言人所未言、所不能言,或在寻常的故事、材料中发现新观点、得出新结论;

解除语言的桎梏,让学生用与好友聊天时那种生动活泼的语言,用与自己心灵交流时那种直白真诚的语言来写作。

(4)要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周国平说,文章是为思想而写。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没有正确的、震撼人心的、启人心智的思想,再华丽的语言,再精美的包装、再新颖的形式也总有一天会失去光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让《岳阳楼记》传诵千古;深刻的思想性使鲁迅在现代文学大家中鹤立鸡群。这些都昭示一个真理:只有与见地的文章才值得一读。

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除了前边所谈到的外,我以为加强课外阅读,接纳各式各样的美好情操、新颖的观点必不可少;聆听音乐,陶冶宁静、澄澈的心灵必不可少;感悟自然,怜惜一草一木,培养悲天悯人的惬怀必不可少。

3.作文评改

长期以来,人们提倡对作文“精批细改”,但真正的好作文不是改出来的,至少不是教师改出来的。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言说方式,尽量发掘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出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经常激发他要做好学生的愿望。”我们对学生的习作多肯定,多鼓励,就会培养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作难题差不多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给习作下评语时,应多说优点,多提建议,多批几个好,多圈几个优,请不要吝啬笔下的分数。

最后,我呼吁:考试时,请多出贴近生活,让学生有真话可说,真情可诉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