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调研与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网络文化的调研与教育策略

唐春

◇唐春

(四川渠县渠县635200)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和传播媒介,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促进着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改变,在人们的社会活动里烙上了深刻的烙印。网络文化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的形态映射了自然、社会的现象和规律,其信息的丰富性、特殊性和表现手法让人们感到快捷、高效,它连接着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传承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特色。但是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新生事物就有利有弊,应征者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网络文化的社会调研

有关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玩游戏,占到总数的52.9%;其次是聊天,占48.9%;再次是查相关资料,占34.0%;其他目的占到18.6%。男女生上网目的不同,男生玩游戏比例占74.2%,女生聊天比例占52.6%。玩游戏和聊天成了中学生从事网络活动的两大热点,为中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围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对和自己有着不同制度、不同价值取向的国家实施文化侵略,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到处“倾销”,强加于东方文明古国,使网络文化变成了不平等的单向渗透,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围攻态势。据统计在互联网上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是一种弱势语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中文在网络文化中得不到应有的地位,这必将影响中学生对“母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次是对思维方式的影响。网络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了简单文字和静态图像的桎梏。但是,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青少年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排斥“想”,“快餐文化”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深度模式。

其三是导致心理病症与情感异化。各地都有网民患电脑综合症、认知虚幻症和电脑狂躁症,甚至有人被称为“电脑疯子”。他们被网络的多样性给强烈地“网”住了,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有关调查表明,62.9%的中学生中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中学生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其四是腐蚀中学生的健康心灵。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网上的各种信息,尤其是那些赤裸裸的色情挑逗、垃圾信息、政治反动信息、算命占卜、赌博等等,冲击了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外部环境,使思想尚未成熟的他们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面临这很多新的困难。有些青少年有时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囫囵吞枣,有时甚至饮鸩止渴,最终导致失去是非曲直美丑的判断标准,甚至走向堕落乃至犯罪道路。

二、网络文化的教育策略

网络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抗拒性,虽存在这诸多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扬长避短,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为教好书育好人提供强大支撑。

第一、教育学生端正网络文化认识

网络文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敢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视为洪水猛兽,对此手足无措。只要我们正视网络文化,正确对待,发挥其优越性,势必会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第二、要用优秀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以中华文化为重点,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以强大的民族网络文化为支撑,不断提高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第三、要正确开展学生网络文化教育

青春期使中学生的身心发生明显变化,性的成熟和感情的丰富,异性将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学校应加强性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性观念,端正学生对爱情的态度,确保网聊不是中学生“网恋”的滋生地。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将来生存的手段,是自身本能的扩展和延伸,提高学校学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促使他们认识到轻易放弃学习必将受到来自未来自己和社会的惩罚。

第四、要用网络培养学生良好心理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应利用网络的资源库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围绕学习主题丰富教学内容,凸现时代特点,中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独立认知个性和个性展现,认识到网络的正负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用中国自身传统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来感染自己和他人,带动良好的网络文化向纵深发展,养成自身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五、要用网络开展好网络文化教育

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文化教学。网络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我们不能单一地传承传统文化而忽略网络文化,也不能只重视网络文化而鄙弃传统文化。我们要通过学习网络文化,深深地懂得网络文化的重要性,他其实就是传统文化借助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也是弥补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的不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网络文化的负面性,正确对待,变不利为有利,正面教育和引导。

第六、要用网络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面对网络文化留给我们过多的思考,我们应该用我们自己的睿智的大脑正确理智的对待,用正面的网络文化精华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抵制低级的易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的网络文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剔除糟粕,汲取精华,扬长避短,加强我们的责任心,夯实我们的文化功底,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相信不久的将来,学校教育在这场心理战中必将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