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加强语言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张珊瑚

张珊瑚浙江省瑞安市上望第二小学325200

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出具体的语言功能必须服务于交际活动。人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形成源于人的思维能力,两者的融合发展是语文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会使用语言就是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话语把思维表达出来。思维保持着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思维和语言表达关系十分密切。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发达的学生能发表独特的见解,语言丰富,使人感到才华横溢。相反,思维贫乏的学生,语言空洞,严重者往往语言顿塞,行为呆钝。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思维特点,多用直观手段,开展情景教学,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融合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优化学生的语言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多读

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不同形式的读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服务的,意在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用各自的大脑去品词品句,去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是直接训练学生说的重要手段。朗读要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没有理解就不会读出真情实感,朗读又是理解的发展,通过感情朗读可以促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坚持以读为本,为语言表达积累丰富词汇储备句式,把正确规范的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录下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他们记得快、记得牢,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选择好词佳句、精彩段落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烂熟于心,甚至脱口而出,无疑是帮助学生把课文语言充实到自己的语言中去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敢说

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不敢说话,不愿说话,分析原因,有先天的,也有受环境影响的。小学低年级教师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说话训练。那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训练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从爱学生出发,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心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与他们多沟通,了解他们不爱说话的原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帮助,逐步使他们想说话,爱说话,敢说话。

2.不同的场合训练学生敢说话。(1)集体场合训练学生敢说话。如:开班会时,训练学生大胆地去说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建议等。这样就给学生敢说话创造了机会,特别是对不敢说话的学生是一种鼓励。(2)人多时训练学生敢说话。教师上课提问时,要注意提问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尽可能地发现闪光点,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用这样的方法增加他们敢说话的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说话的目的。

3.创造条件训练学生敢说话。课上要适时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些敢于说话的机会。

4.来陌生人时训练学生敢说话。如:学校里、班里来了领导、听课的老师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与领导或听课的老师打招呼。这样做不但训练了学生敢说话,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的极好机会。

三、培养学生能说

不仅要求说准确,说连贯,而且要说得流利,说得有感情,做到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在课堂上根据文中描述句、比喻句、拟人句等生动形象的句子练说换说;运用文中结构相似的段落展开想象,进行仿说练说;运用文中对话让学生演说或创设情景自编对话练说。在课外抓住机会训练口语。如活动之后话活动,对春游、六一游园、校运动会、跳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因势利导,展开讨论并交流,学生津津乐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如突发事件后的即兴演说,或利用新闻广播站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及时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四、培养学生会问

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善质疑。善于对事物提出疑问,是思维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力动因。“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用诗的语言对解放小孩子的嘴,让他们开口说话,开口提问题的道理作了发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在让学生提问讲行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发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索,能使学生提出问题。采用变序设疑,启发思维;层层设疑,训练思维;激趣设疑,诱发思维等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依据原有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寻求答案,提出设想,表达见解,在语言训练中有效地发展思维。

五、教给学生说好话

这里的说好话,就是把话说好,是指学生在说话时,把话说得语句通顺连贯,条理清楚,内容比较具体,把要说的意思,能完整地表达出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为了达到以上训练的目的,教师可以从说好话的练习形式和说好话的方法上,对学生加强训练,让他们把话说好。

1.练习说好话的形式

训练学生把话说好的形式有很多,总的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注意平时对话的练习。(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进行说话的练习。(3)看图说话的练习。(4)说话课上要练好说话。(5)遇事见物要进行说话练习。(6)看过电影、电视、文艺节目,参加会议或各种活动后要进行说话练习。(7)号召学生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2.练习说好话的方法

(1)教师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自己就得把话说好。特别是教师要说好普通话,给学生做出楷模。(2)教师要多留心、观察学生平时与人说话时出现的毛病,一经发现要及时纠正。(3)上课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回答得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答得要有前因后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地给予指导,直至答好为止。(4)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学着教师的样子去说,直止学生自己独立去说。(5)要上好说话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课上要认真辅导学生。(6)无论学生在校在家,遇见什么新鲜事,或见过什么新颖的物品,学生到校后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7)学生看了影视,参加会议和各种活动以后,都会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想法,教师不能放过这个大好的时机。(8)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讲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在讲故事中学习说话,把话说好。

六、培养学生善学

在合作中学习,普林斯顿现象启示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极好方式是组成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小组。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现的机会,又利于学生间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合作精神。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则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应该充分运用合作小组力量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对知识面小,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先按课文内容会说基本句,然后仿照基本变换内容说,最后运用基本句自由述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不受时空限制,除课本知识外,尽量运用课外知识敞开思想,自由发表意见。小组学习可以发现自己思想的不足,也可以从他人的不同思想中得到启发,促使学生在辨论答问中思维与语言融合发展。

在操作中学习。如《坐井观天》,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青蛙说天只不过井那么大,做实验让他们拿出一张纸卷成圆筒状,通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培养思维能力,训练表达能力。又如让学生亲手画画。色彩缤纷的图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它能形象地、直接地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图画的过程,就是积极的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将感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体现,两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语文教学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