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理共生”美术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3

“艺理共生”美术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赵晶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BothArtandTheory"inArtTeachingProcess赵晶ZHAOJing(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30)(InnerMongoliaTechnicalConstructionCollege,Hohhot010030,China)

Abstract:Atpresent,arteducationinChineseuniversitiesfocusesontrainingcomprehensiveseniorarttalentsthatbothpracticalabilityandcomprehensiveartisticaccomplishment,whichneedsteachersemphasizetotrain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swellascloselyfocusontheintegrationandcoexistenceoftheoryandthought,soastodevelop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bothartandtheory"inartteachingprocess.Basedonstudents'learningphase,knowledgestructure,personalityandemotionalcharacteristics,thispaperexpands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bothartandtheory"inartteachingprocessfromthelevelsofdemonstrations,theoreticalguidance,thoughtextension,reviewanddialogue.关键词院艺理共生;美术教学过程;探索;实践Keywords:bothartandtheory;artteachingprocess;exploration;practice中图分类号院G64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1-0277-020引言目前,在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艺术学术化趋向日渐明朗的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艺术素养并重的综合性高级美术人才。而教学过程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围绕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在重视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密切关注理论与思维在其中的融合与共生,即“艺理共生”,从而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阶段、知识结构与个性情感特征,“艺理共生”的美术教学过程,可以从示范教学、理论引导、思维开拓、点评与对话四个层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示范教学与学习阶段顺应袁推动野艺理共生冶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教师适时适度的课堂教学示范,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美术技能技巧,增强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过少,无法向学生直观传授美术技能,而教学示范过多,又会束缚学生的艺术思维。示范教学是必要的,但要适时适度。

在当今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要与学生基础学习、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顺应,推动“艺理共生”。

1.1在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教师以示范教学为主导据笔者三年内的教学实践研究显示,在信息膨胀、入学压力等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下,与精英型人才培养阶段的学生群体相比,当今的学生群体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发生了很大程度的下降。而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教育家卢梭说:“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是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们以学习方法,这确乎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淤对于处于基础造型、设计制作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以示范教学为主导,手把手直接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基础性知识与规律的掌握,从而减轻学习的逆反心理,提升学习兴趣,激发艺术学习与表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艺术的感悟、理解和思维的发散,推动“艺理共生”。

1.2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阶段,因时制宜应用示范教学,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与个体的知识背景与结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兴趣、情绪等因素都有一定关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变化,必将引发学习效果的提升或下降。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学生阶段式或波浪式的学习进展特点,做出积极能动的反映,正确判断示范教学方法的应用时机与形式,尤其对于基础较差或由于其它原因而制约专业学习的特殊学生个体更要加强重视力度。此外,基于目前艺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观念、新形式、新材料层出不穷,需要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应用示范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了解新材料的性能、形式、制作流程等知识,不仅让学生具备造型或设计制作的基础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具备绘画或设计的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独特感受用独特材料与方式表达的能力。

2理论引导与知识结构协同袁促进野艺理共生冶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构,既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内在的逻辑结构,即知识结构。教师在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引导与知识结构协同,促进“艺理共生”。

2.1全方位多视角分析专业本体的知识网络美术学习需要多方面知识的融合与潜能影响,学科交叉与共生已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科定位、把握本专业知识体系的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分析本专业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渊源与脉络,为专业本体建立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网络,全面展开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引导。

2.2以合理评判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据笔者调查研究显示,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诸多活动的影响,多元性、宽泛性、即时性与时尚性是当今学生群体在知识结构方面呈现的主要特征,而受高考机制等社会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当今学生群体在对艺术的感受、认知与修养等方面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为此,教师的理论引导应该在合理评判当今学生群体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文化时尚引领艺术经典,将时代发展给学生带来的正向与负向特征协同起来进行。例如,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研究分析,在造型基础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目前学生艺术素养薄弱的现状,在传统意义写实训练的基础上,引入中西方美术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流派的历史、风格、特点,分析经典大师作品的画面构成等一些艺术本体语言要素,结合自身对绘画原理的理解进行艺术表现,以艺术的视角提升审美能力,从而逐步进入真正的艺术学习阶段。

2.3以具体了解学生个体的知识背景与结构为本受学生个体的成长经历与教育环境的制约,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甚至有着较大的差异性,需要教师在合理评判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以具体了解学生个体的知识背景与结构为本,在有教无类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使理论引导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与特殊性的知识结构协同。以素描教学为例,教师在传授学生素描基本规律与技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他们运用更多的视觉点和联想来看对象,用更多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对象,用研究和探索的理念来思考和组织画面。可以是肢体局部的罗列研究,也可以是对线条本身的探索,可以是对运动规律和造型规律的探索,也可以是对对象与所在空间或意想空间关系的分析,可以是画者、模特和空间的三维比对,或者是简化和抽象的数字和符号等。

3思维开拓与个性情感观照袁激发野艺理共生冶调查研究显示,国外艺术教育更关注思维培养的开放性、创造性与人本主义精神的显现。例如,荷兰德库宁美术学院设置了思维开发课程,日本艺术教育倡导个性化的培养。回溯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学的发展进程,人文精神关怀一直贯穿始终。儒学经典《大学》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于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也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实施人本主义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身心与情感的发展、“自我”及其实现等。因此,“艺理共生”教学过程的实现,涵括了思维开拓与学生个性情感的观照。

上文谈及,艺术具有观照生命的生态终极指向,艺术情感、学习态度和个人价值观的建立,往往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艺术表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目前实施的高等美术教育,需要在学习西方艺术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化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特色,而感悟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精神主题。清代石涛在他的《生平行》中谈及:“潇洒洞庭几千里,浩渺到处通仙津。”通过感悟,他提出了宇宙与绘画相统一的“一画论”。中国的“感悟说”与西方的“顿悟说”在美术学习中的涵义和功用相近,均体现为发端于人本主义意向活动的突然察知,对促进美术创作思维的发生及其鲜活性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人文精神在当代美术教学中的不断强化,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是思维开拓与个性情感观照的重要途径。当然,感悟在于学习者心灵的培育,纵观教育学、心理学各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关于心灵、灵性方面的探究目前尚无定论,没有衡量标准,但是悟性、灵性却是心灵中最具主动性的创造力量,能够突破感觉认知的界域,激发感觉和认知活动的展开,体现为人的审美高度凝结的心灵结构的智慧状态。为此,从目前的教育现状出发,培养感悟能力以促进思维开拓与个性情感观照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感悟能力培养的引导意识与重视程度,进而加强学生个体对该能力的关注意识,使其个性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

4积极开展点评与对话袁加强野艺理共生冶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加强“艺理共生”。在目前突显师生双主体地位合作关系的教育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然创造能力,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开展点评与对话。

4.1教师的集中讲解与师生间的即时点评实现共生在目前小范围教学领域已开始实践运用的“主讲教师责任制合作教学法”和“互动启发式教学法”中,教师的集中讲解与个别辅导已有助于“艺理共生”的加强。但是,随着目前教育环境复杂化程度的不断加强,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教师的集中讲解与师生间的即时点评实现共生,而共生的范畴,包含了知识结构、问题探讨和师生情感各个层面的链接与互动。教师在集中讲解课程内容与要点的基础上,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将不同的观点与问题并置提出,施以频繁的即时点评,如“暂停———讲解———再暂停———再讲解”,在师生、教学内容与课堂氛围之间建立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的共生关系。

4.2鼓励学生自身和相互间发现问题,做到探究领域对学生全面开放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有益于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有利于学生达到认知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发潜力,加强内在学习动机,促进认知活动的进行。为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身和相互间发现问题,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并将学习内容转变为各种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意识的激发,进行多角度与多侧面的探讨,产生思维的分化、交流和碰撞,从而诱发和促进艺术个性表达的发展,深化主动性思考和投入式学习,做到艺术探究领域对学生的全面开放,加强“艺理共生”。

注释院淤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37页.于[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4月版,第2页.参考文献院[1]杨春鼎援教育方法论[M]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程明太援美术教育学[M]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单中惠,杨汉麟援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来源期刊

价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