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新教材中的“用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数学新教材中的“用教材”

李世明

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十二中学校李世明

新教材实施以来,我们有好多的困惑,一方面是甩不掉老教材的束缚,另一方面是把握不住新教材的度。不过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我已逐步体会到了新教材的好处。课改前的教科书一般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新教材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

走进新教材,给我们的感觉是变化太大了,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它。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教材从“做一做”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获得感知上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想一想”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维的能力;从“猜一猜”中,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大胆设想、研究质疑的精神;从“议一议”中营造学生的交流合作气氛。每一课新知识导入时创设的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课堂教学中感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大了,素质教育的确落到了实处。下面就数学教学过程中,谈一谈如何用好新教材的几点感受。

一、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课堂。

新教材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在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六节《探索规律》这一课中,通过生活中的日历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在验证书上的规律后还发现了许多9个数之间的其它规律,如:上、下两数相差7;左、右两数相差1;同一横线或同一竖线上的第1、3两数是第2个数的两倍;横、竖和对角线(必须有中间的数)上的三数之和相等……如果我们不限于日历,还可以扩大范围,比如在一个10×10的方框中框出9个数,(大屏幕投影下表)作进一步的探讨。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归纳和验证等步骤就得出了多种规律来,如学生得出了“十”字型、“H”型、“W”型等多种情形下的不同的规律,得出了各种结论,还用所学的知识验证了这些规律。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让数学课成为学生活动的课堂。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是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如学习第四章第七节《七巧板》时,我让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副七巧板,涂上不同的颜色,请同学用自己七巧板中的七块几何图形拼成喜欢的图形,并赋予其意义,在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所拼图形的内涵。学生拼图时,老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进展状况,倾听学生的想法,或提点建议,或热情鼓励,拼好的图案请学生贴在黑板上,各组选出一幅上台点评。学生不仅能拼出金鱼、狐狸、兔子、帆船等图形,还能拼出除上述图形以外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它们命名,只要有点象,我都给予充分肯定,最后在教室后面办了一期墙报,充分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

三、让数学课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

新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新教材的又一大特点。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蚂蚁怎样走最近》,教材中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这不就是身边常看见而没有留心去思考的实际问题吗?因此学生的兴趣很浓,探索、解答问题的热情很高,我将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

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πd/2

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

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

如图:

(1)中A→B的路线长为:AA’+d;

(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

(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

(4)中A→B的路线长为:AB.

得出结论:将曲面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建摸,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

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π取3,计算.,(cm)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用皮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直角,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找到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这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学无止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观念都十分强的学科,而新教材中有很多章节内容都十分简短,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拓宽。如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中的第三节《全等三角形》,增加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中增加分组分解法,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等等,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补充,对于学习中感到不满足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添加剂,体会到学无止境。

总之,新教材体现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他的全面发展是必须要首先考虑的,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以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它留给学生的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其真正的精华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也要最大意义上的用好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