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合作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刘天杰

刘天杰山东省胶州市第八中学266316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班级管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就要努力探索一种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如何适应快速发展又充满着竞争和压力的未来社会,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并理解别人、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合作教育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合作教育倡导的是一种合作精神,它在强调师生合作的同时,也倡导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合作关系。

一、培养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未来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交流频繁的社会,因此,人际交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作为独生子女的现代学生最缺乏的也正是这一点,他们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人际关系淡漠,难以管理。而合作教育以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评价为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环境。

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贯彻机会均等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我从合作学习入手,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开展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的活动,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把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新构思等告诉别人;同时又要他们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获得创新的信心,学生的交际技能也得到了培养;然后将此推广到班级活动中,让学生在合作精神的指导下一起合作完成某一件工作或某一项活动。我又强调,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二、建立合作性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体。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是以良好的班风为核心的,而班风建设的关键首先在于形成班级的责任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精神,这无疑对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具有合作性的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发展与班级的共同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有着强烈的班级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自觉地使个人的思想、行为与集体的要求保持一致,从而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体学生得以借助集体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班集体也会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健康蓬勃地发展。

由于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利用了班集体团结协作、共创佳绩的积极心理体验,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集体的积极影响,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恰当地运用合作机制就可以改变班风,改善师生和生生关系,优化学风,创建出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三、在合作教育中,运用以团体为单位的奖励机制,优化了班级管理。

合作教育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变为大家合作达标,把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只要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这种激励机制,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促进了差生的转变与提高,这无疑又对班级的管理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班级管理中最难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转化了。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那么我们的班级工作就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班级的各项工作就会顺利开展。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原因则在于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人际关系上处于难堪的境地。合作教育的奖励机制则给差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大大地鼓舞了他们的信心,从而使他们获得了一种满足感,增强了自身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竞赛管理、小组评价策略都对创设进取的班级氛围、营造主动参与的机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达到了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使班级管理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