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炉炉内脱氧工艺的选择与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弧炉炉内脱氧工艺的选择与优化

陈兴

邢台德龙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随着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钢铁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控制更为广泛,必须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钢铁企业长期占据市场优势,炼钢生产会接触氧气,因此需要研究氧气炼钢和氧气生产钢铁产品的危害,有效地提高钢液脱氧处理的有效作用。在保证钢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必须不断降低成本,使得钢生产逐步提高效率。

关键词:产品质量;电弧炉;脱氧工艺

前言

当今钢铁的生产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流程:从矿石到钢铁的“长流程”和从废钢到钢铁的“短流程”。“长流程”是以铁矿石、焦炭等为原料,采用烧结炉、高炉和转炉等设备生产钢铁的过程;“短流程”则是利用废钢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炉(电弧炉、中频炉等)设备,进行废钢重熔精炼的工艺过程,其中电弧炉的应用最广泛,因此“短流程”通常指电弧炉炼钢。目前我国炼钢企业中,转炉炼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电弧炉炼钢仅仅占炼钢总量的6%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废钢产量的增加以及电力成本的降低,我国电弧炉炼钢产量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1我国电弧炉炼钢的发展概况及市场形势

世界上第一台电弧炉是由法国人于1899年发明,然而我国真正开始大力发展电弧炉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3年“当代电炉流程和电炉工程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后,我国电弧炉炼钢的技术和产量都不断提高。从1996年到2014年,电弧炉产量逐渐提高,然而粗钢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却要明显快于电炉钢的产量,尤其是2000年之后,中国粗钢产量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电炉钢的比例反而下降,从1996年接近20%降低到6%-8%。在2015年,我国粗钢及电炉钢产量都有所降低,尤其是粗钢产量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一年电炉炼钢的比例也降低到了6.1%。近十年来世界粗钢及电炉钢的产量都略微有所增大,电炉钢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0%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我国。在世界电炉钢产量较高的国家中,美国、印度的电炉钢产量超过5000万吨,电炉钢比例都超过了60%,埃及虽然电炉钢产量只有600多万吨,但是电炉钢比例高达92%。

2脱氧技术的现状

在炼钢的过程中,硅是最早的脱氧物质,硅的产生造就了镇静钢。而运用硅来脱氧的缺点在于其脱氧能力较低,容易产生脱氧不完全以及钢材皮下气泡过多的情况;通过硅来脱氧,钢当中会夹杂大量的大型硅盐酸,进而会对钢材的运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而脱氧所生成的SiO2属于一种酸性物质,会导致钢水出现回磷以及回硫的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电解铝技术等相关工艺逐渐成熟,且铝价较低,因此出现了铝脱氧技术,掀起了炼钢脱氧的一场技术革命。美国是最早应用铝来作为脱氧剂的国家,主要得益于铝在脱氧方面的能力较强,能够让钢水当中的氧脱至到极低的水平。铝脱氧和硅脱氧相比之下,前者除了能够有效提升脱氧效率之外,还能够减少钢中所包含的SiO2,同时由于氧化铝属于中性物质,所以不会降低钢渣碱度,也不易引发钢水回磷以及回硫的情况。当前,铝依然是国内外炼钢厂所运用的主要脱氧剂。但因为铝的比重较低,且在回收率方面也不高(约为10%~25%左右),使得炼钢成本偏高,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铝的利用效率,钢厂先后研制出了硅铝铁、铝锰铁、硅铝钡等铝系复合脱氧剂。其中,铝系符合脱氧剂在密度方面要比纯铝的密度高,将其倒入钢液当中上浮时间较为充足,进而有利于提升利用效率,并且脱氧产物所构成的低熔点复合氧化物,为脱氧产物的有效清除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铝脱氧所形成的氧化铝会对钢材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其疲劳性能等的影响较大。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逐渐产生了可以对夹杂物形态予以改变与控制的非铝系复合脱氧剂。非铝系脱氧剂主要为硅和钙,钡和钙以及钙、硅、钡的综合运用等。主要是由于钙的蒸气压高、沸点低,在铁液中的溶解度小,难以在高温钢液中发挥有效作用,因而常常与硅,钡等元素一起使用。

3炼钢生产中电弧炉炼钢脱氧工艺

3.1炉渣脱氧法

还原期脱氧通过调整还原渣的碱度和还原度,实现白渣脱氧炼钢,达到脱氧、提高钢水纯净度,提高钢水质量的目的。根据扩散脱氧的原理,在一定的温度下,钢液中氧和炉渣中氧的浓度比是一个常数,用还原剂将渣中氧还原,降低其浓度后,则钢液中的氧就不断地向炉渣扩散,从而达到脱掉钢中氧的目的。扩散脱氧的过程是比较慢的,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用白渣扩散脱氧如要脱氧良好,必须让钢水在白渣下保持一定的时间,使钢水中的氧气充分扩散到炉渣中去。白渣是电弧炉炼钢中常造的一种碱性渣,炉渣冷却后呈白色。白渣的碱度高(pH值在3~4之间),氧化铁小于0.5%,氧化钙在60%左右。好的白渣在炉中发生泡沫,冷却后会变成粉末状。白渣下钢水中的氧向渣中扩散,减少了钢中氧的含量。白渣极易与钢水分离而上浮,不致污染钢水,所以白渣下出钢对减少钢水氧含量,提高钢水纯净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工艺措施包括:尽可能脱除渣中FeO、MnO,使顶渣保持良好的还原性。使渣碱度控制在较高程度,防止精炼渣中SiO2还原;经取样化验平均渣碱度控制在3.5左右。采用CaO-Al2O3系渣,并将精炼渣成分调整到易于去除Al2O3夹杂物的范围。合适的搅拌强度。为防止炉渣卷入和钢水裸露,一般采用较弱的搅拌方式。目前使用的主要脱氧剂:电石、碳化硅、碳粉、硅钙粉。在电弧炉精炼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脱氧剂,造白渣,经取大量渣样化验,渣中FeO+MnO<1.5%。采用所开发的合成渣及相关脱氧工艺,已满足T[O]≤15×10-6低氧硬线钢的生产要求。

3.2沉淀脱氧法

沉淀方式的脱氧方法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企业操作也更加方便,可以把脱氧剂直接的加入到钢液当中,发生脱氧的直接性反应,生成脱氧物,以此达到一种氧化于钢液快速分离的脱氧目的。这种方式的脱氧率非常高,在时间上使用也比较短暂,对炼钢不发生影响。沉淀方式的脱氧法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就是在脱氧剂能力方面以及脱氧物的排除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若是脱氧物不能上浮,也不能很好的排除,那么就会让钢液有氧化亚铁的还原产生,还会产生新的氧化物之,对钢液产生污染性作用。因此此种方式的使用需要进行斟酌,了解炼钢的实际情况再去使用,避免对钢液产生直接性的污染。

3.3扩散脱氧法

扩散脱氧法指的是在炉渣当中添加脱氧剂,以此来降低炉渣当中所包含的氧化铁含量,通过分配定律的作用来让钢液当中的氧化铁转移到炉渣当中。例如,人为降低氧化亚铁,那么钢液当中所包含的氧化亚铁就会扩散到炉渣当中。所以,钢液的含碳量并非是决定熔池当中含氧量的主要因素,而是炉渣当中所包含的氧化铁含量。将氧化铁含量不高的合成渣放入盛钢桶当中和钢液进行混合,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扩散脱氧又可以分为炉内脱氧以及盛钢桶内脱氧。其中,炉内脱氧指的是,在炉渣当中增添脱氧剂时,通常会和碳、铝以及硅等配合运用。炉内脱氧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减少脱氧产物对钢液的污染,同时能够减少对合金元素以及脱氧剂的烧损。但这一方法存在着扩散速度以及生产效率较低、炉衬寿命不长的缺点,而在运用强脱氧剂的过程中,则容易出现回磷的情况,进而损耗更多的脱氧剂,且必须粉碎脱氧剂;在盛钢桶内进行扩散脱氧时,由于熔池内炉渣和钢液接触面积较小,所以会降低扩散脱氧的速度,这就需要采取合成渣洗的方式,让合成渣和钢液产生搅拌作用,使接触面积能够得到增加,以此来提升反应速度。

结束语

总体来讲,使用沉淀脱氧方式,在设备以及工艺流程上还非常简单,但是所得到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使用扩散的脱氧方法在脱氧上比较彻底,但是在时间上使用比较多,速度非常慢,使用炉渣脱氧方式,效果突出,但是在设备使用和操作方式上需要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一种方式都各有优缺点,每一种方式的使用也需要按照生产的实际情况,对脱氧进行充分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效率、效果,减少炼钢过程中脱氧的成本,还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升钢铁的质量和强度,增加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唐林,宋波,宋明明等.新型Al基复合脱氧剂脱氧效果研究[J].工程科学学报,2015,4(5):28-32.05

[2]邓志银,朱苗勇,钟保军等.不同脱氧方式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34(11):1256-1261

[3]战东平,唐磊,姜周华等.硫质量分数对Ti-Zr脱氧E36钢中夹杂物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9):1273-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