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改进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改进策略

秦海燕

甘肃省康乐县第二中学7315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加大对数学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重视和研究力度,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对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保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任务的完成。结合自身农村中学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优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供今后参考使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策略优化

初中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主要参考内容就是课程教材。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甚至部分教师照搬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导致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无趣,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组合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容,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为教学效果的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做数学”的正确意识,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数学问题。

如在“勾股定理”章节教学过程中,数学课本中设置了一个问题:“直角三角形的直边长分为3和4,那么斜边长度为多少?”并根据这个问题抛出了“勾股定理”,之后进一步说明“勾股定理”很早就被人们发现,甚至提议将此图形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勾股定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应当直接将整个计算公式的演算过程展示给学生,而让学生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而发现自身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带着疑问听教师的讲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

2.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通常情况下,初中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内容比较抽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比较吃力,且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比较形象的模型、提高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造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组合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二、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同教师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运用存在一定差异,如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结构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制定的教学方案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1.科学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教材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内容形式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习惯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适度”对教材加以利用,切不可完全照搬教材,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死板枯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师本身应当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认识,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将两者有机组合,如对教材知识点的讲解顺序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使制定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如在“实数”章节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以认识无理数、平方根、立方根、估算、用计算器开方、实数、二次根式等顺序指导教学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思路和知识认知结构。

2.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教学课堂生成效果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和对学生的引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等,通过数学问题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创新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团队合作交流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变化中。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为今后教学内容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如“特殊四边形”章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形象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发现事物规律,对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