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泰国学生的汉语语篇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3

试析泰国学生的汉语语篇能力

杨春

摘要:本文基于语言即语篇的语言教学观,运用偏误分析和汉泰对比的方法,对近20万字的泰国学生汉语作文进行了语篇结构、语篇特征、语篇衔接与连贯等语篇能力表现及成因的分析和描述;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来探究1)学生的汉语学习习惯、自我评价和对汉语语篇知识的知晓程度;2)教师对汉语教学目标的看法、教学方法、对学生汉语学习的评价方式以及对汉语语篇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了解以上因素对培养学生汉语语篇能力的干扰程度。文章最后并就实践“语言即语篇”教学观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泰国学生;汉语语篇结构;语篇特征;语篇衔接与连贯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5-0036-02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汉语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的第二大外语。云南由于地缘的关系,每年接受学习汉语的泰国留学生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泰国留学生作为联系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使者,他们的汉语习得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积累汉语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形成和造就汉语运用能力的过程。

一、语篇能力的提出

MichaelMcCarthy和RonaldCarter(1994)在其《LanguageasDiscourse》中提出了“语言即语篇”的语言观,从语篇的角度来描述语言特征,认为,把语言作为语篇来组织教学,将语篇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新目标。这表明了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语言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在真实交际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语篇能力是使用语言并达到语言连贯的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从语音、自此、语法、功能、话题、语篇6个方面对语言知识进行了描述;在分级目标的描述中也加进了对语篇能力的阐述。由此可见,语篇能力在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语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正是基于培养语篇能力的语言教学观,通过对泰国学生的汉语书面语篇能力分析,试图探讨这一语言教学观对提高泰国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启发和运用。

二、语篇能力的界定

语篇能力,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篇策略两方面涵义。语篇知识指有关语篇结构、语篇特征以及衔接连贯等知识,语篇策略指交际中自觉运用有关语篇知识取得理想交际效果的意识和技巧。

鉴于学生有限的汉语水平,对其汉语语篇能力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语篇知识层面,包括语篇结构(语篇的宏观功能结构)、语篇语言特征和语篇衔接与连贯,不涉及语篇策略方面的表现。

三、泰国学生的汉语语篇能力分析

本文收集了来自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程逸皇家大学、呵叻皇家大学和清迈蒙福学校800篇共计194300字的汉语作文。采用偏误分析法、汉泰对比等方法从语篇结构(语篇的宏观功能结构)、语篇语言特征和语篇衔接与连贯三个方面分析和描述泰国学生的汉语语篇能力。由于语体不同,语篇特征不同,分析的对象限定为叙述体语篇。

1、语篇结构

叙述体语篇,又称为“记叙体”,是为叙述某个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而使用的文章体裁。通过对这类语篇内部各功能单位的铺排情况加以观察,得出叙述类篇章内部各功能单位的总体铺排结构、规则,即语篇结构分析。

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叙述,通常要涉及事件发生发展的几大要素,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的重要情节、事件的结局和相关评价。以下是一篇蒙福学校学生写的作文《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是清迈蒙福学校。学校建了已经五十多年了,有三个教学楼,一个体育场,两个操场。我们学校的地方很大。看老师呢,我们学校有两百多名教师,4000多个学生。我们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他们都是很好的学生。我很喜欢他们。我们学校小学第一年开始上汉语课到高二。学习汉语的学生有一些喜欢学,有一些不喜欢学。泰国老师没办法,怎么让那些不喜欢的学生认真学习。不管怎么样,我还再想让他们来学汉语课。

学生的作文中明确说明了事件的重要情节:学校的历史、设施;教师和学生两个组成要件;与学校相关的事件:学汉语与教汉语;相关评价。在统计的800篇学生作文中,75%基本满足叙述体语篇结构要件,15%缺少1-2个结构要件,10%的只满足一个结构要件。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泰国学生对汉语的语篇结构要件掌握较好。

2、语篇特征

语篇特征,语篇的语言特征。汉语叙述体的语篇特征往往表现为:句式的选用比较灵活,散句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词语的语体风格较为灵活,口语词和书面词均有自由的表现;句子的排序也比其他篇章类型更为灵活,顺逆不拘;整体表述推进线索的种类比较丰富,除了以人物描写为线索外,时间变化线索和空间移动线索等也都有比较频繁的表现。

以下是另一篇学生的作文《我的学校》:

我在泰国程逸皇家大学学习。我的学校很小,可现在学校建起了好多新的教学楼,学校也开始在变大,学校有1000多个学生。在每个教室都有电视。每个休息地都有电视。电视可以收到很多国家的电视节目。学校有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网球场。下午可以看见很多人来打篮球、打网球,他们都很高兴。游泳池有老师教游泳。我也喜欢游泳。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游泳,小孩子游泳,大人在看。学校的图书馆有6楼,学生可以去听歌、上网、看书、看电视,很多人去图书馆。学校的学生喜欢骑摩托车来上课。早上到处是学生骑的摩托车。食堂从8:00开到10:00,晚上不开门。

我认识很多中国学生,他们在我的学校学习。他们很漂亮,我们互相交流。我们喜欢在一起玩。中国学生住的宿舍有空调。他们说泰国很热。我学会了中文,我很高兴。我爱我的学校。因为它给我学中文的机会。

上述叙述体语篇中,学生使用了形容词谓语句、存现句、主谓谓语句等多种句式;口语词和书面语交替使用:“可现在学校建起了好多新的教学楼,学校也开始在变大,……。”;句子排序比较灵活:从空间上、前后逻辑关系进行句子排序。因此,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语篇语言特征大致符合汉语语篇的要求。

3、语篇衔接

在语篇分析过程中,衔接与连贯是语篇语义结构是两个重要的表现指征。一般认为,衔接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即语篇有形的网络。而连贯属于语义方面的问题,即语篇无形的网络,处在语篇深层语义结构之中。本文考察的语篇衔接能力主要集中表现在语篇表层结构的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两方面。

(1)语法手段

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作为语篇衔接的一种重要手段,代词的语义指向在特定的语境中完成。代词所指代的事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具体的人或事物,代词和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临时的。语境改变,指称的对象也随之改变。

考察的语篇中使用照应和省略作为语篇衔接手段的情况比较多。照应方面,代词照应使用频率为最高(41.63%),其次为零形式照应(39.01%),最后是名词照应(19.37%)。出现的偏误率按照高低顺序排列为:名词照应偏误率最高,其次是代词照应,最后是零形式照应。省略方面,语篇中常常使用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小句性省略等手段形成上下文语义的衔接与连贯。考察的语篇中学生不会使用省略手段,主要集中表现为名词性省略的误用。按照偏误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列为: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定语省略。数据表明,学生对使用照应进行语篇衔接的能力要强于使用省略这一手段。

(2)词汇手段

运用词汇手段是语篇衔接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使用逻辑关联词连接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语义关系也成为考察的重点,主要表现为:学生使用逻辑关联词进行语篇衔接的范围广,但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理解不清;对各种逻辑关联词的用法掌握不牢固导致以下偏误:漏用表递进关系的逻辑关联词;误用表因果的逻辑关联词;不会使用顺承关系的连词“就”;不会使用表示选择的关联词“不是”……而是;不会使用表结果关系的连词“因此”;误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泰语中表示假设、递进、顺承、转折等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位置与汉语的使用位置一致,只有在表因果关系时,要求将表示原因的关联词放在前,表示结果的关联词放在后。汉泰逻辑关联词如此的正相关却没有让泰国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占优势,我们真应该考虑我们的汉语教学。

为了说明逻辑关联词的运用与教学有直接的关联,笔者还就关联词的使用设计了相关练习让学生完成,并统计关联词使用的结果与作文进行比较,发现:学生在使用关联词进行填空练习时,几乎没有出错。尤其是使用表因果和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这说明教学的关注和教师的指导能对学生形成清晰的汉语语篇逻辑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4、语篇连贯

语篇连贯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较之于有形的语篇衔接能力,泰国学生书面语篇中语义连贯的显得十分单薄,主要表现在:不能使用恰当的句式加强上下文语义联系。如,“是”字句的误用;存现句的泛用;不会使用形容词谓语句;把字句的误用;影响上下文语义的无效句等。另外,分析还发现学生的单句表达能力强于复句表达能力,常用短句回避长句,常用单一句型回避变化句型。

四、语篇能力表现的成因分析

在第三节中,泰国学生对汉语语篇结构和语篇特征的运用情况显然优于语篇衔接与连贯,这与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有一定关联。因此,除观察其母语的语言特征对学生习得汉语语篇能力的影响外,研究还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手段来探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相关因素对形成这一能力的影响。

1、课堂观察结果分析及讨论

从观察的四所大、中、小学18名教师所教授的汉语课来看,教师的汉语教学法基本停留在汉泰翻译教学法,主要强调汉泰语法对应、词语和句子翻译对应,没有语篇教学的痕迹。

2、问卷调查分析及讨论

为弥补课堂观察和作文的缺陷,我们就研究的相关问题设计了两份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问卷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客观题部分包括了对语篇衔接手段的考察内容,如省略、替代;主观题综合反映了泰国学生对汉语语篇结构、语篇特征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1)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及讨论

对泰汉语教学中语篇能力的问卷调查(学生),考察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关注点、目的、学习习惯、对汉语语篇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对象为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泰国程逸皇家大学、泰国呵叻皇家大学汉语言专业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泰国蒙福学院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发出问卷640份,收回有效问卷580份。其中包括汉语言专业学生的问卷289份,高中学生的问卷291份。年龄、性别差异对汉语语篇能力的干扰不在研究范围内。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1)尚未养成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课后很少进行汉语阅读。学生的作业以抄写为主;课后阅读任务几乎没有。

2)学生汉语学习的目标还不十分明确。

3)学生不能实现汉语学习的自我评价

4)缺乏对汉语语篇的了解,对汉语语篇的组织主要依靠对母语的掌握程度。

(2)对教师问卷调查的分析及讨论

对泰汉语教学中语篇能力的问卷调查(教师),考察教师对汉语教学教学目标的看法、教学内容学习习惯、对汉语语篇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对象为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泰国程逸皇家大学、泰国呵叻皇家大学的32名汉语教师,泰国蒙福学院小学部、中学部的18名汉语教师,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1)对汉语教学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汉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单一:以中泰翻译为主流。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对学生汉语水平的评估主要依据书面考试的成绩。作业的主要形式为抄写、翻译。

3)老师缺乏汉语语篇知识,包括对汉语语篇结构、语篇衔接与连贯等知识。

五、结论及相关教学建议

对近20万字语料的研究与分析后,不难看出泰国学生的汉语语篇能力总体都显得很薄弱。那么,教师对汉语教学的认识,对汉语语篇知识的了解都直接对学生的汉语学习风格、汉语能力的评价产生影响。因此,树立语言即语篇教学观,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汉语语篇意识,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汉语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1、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设计融入语篇因素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辅助媒体相继投入使用,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可以多渠道地获得真实的语言材料,弥补了教材中一些人工化语言的缺憾,也为在课堂中开展语篇教学提供了保证。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除了结合教学实际外,应充分考虑语篇的因素,展示汉语的语篇结构、语篇特征和语篇的衔接、连贯:从中心句到关键词;从语篇标记到段落结构;从显性语篇衔接手段到隐性语义连贯;从中心话题到相关的话题陈述。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依托创设的情景,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2、加强字、词及句法结构在语篇层面使用规则的教学

在教材编写和教学环节中引入汉语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在字、词及语法结构的用法讲解过程中,加进语篇的概念,介绍字、词和句式的语用规则。比如人称代词的语篇功能,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人称代词在汉语句法中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后,然后在加进“同一话题链内部的小句之间主语趋向于零形式照应”的语篇知识介绍。让学生懂得在同一话题链中,相同的主语可以省略。指导学生掌握省略、照应、逻辑关联词等衔接手段,设计培养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相关练习,内容包括:照应和省略两种语法手段;关联词语、时间词语、同义词和上下义词等词汇手段;句式的选择与连贯;语义连贯。

3、通过大量课外阅读,进行汉语语篇思维训练

在培养学生汉语语篇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汉语语篇思维很重要。大量的作文和课堂观察发现:泰国学生一直沿用泰语思维来进行汉语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语篇,这也反映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通病。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因而大量的课后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用汉语思维进行交际的习惯。

4、重视文化因素,促进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不仅是掌握和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反映在语言当中。理解语言也就能理解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以文化来辅助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践“语言即语篇”教学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扩大知识面。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中语言点的分析和训练,而要善于挖掘教材语言材料中含有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介绍相关的语境及语用知识,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杨春,王菊,吴晓颖.泰国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回顾:视角、成果和问题[J].对外汉语研究,第六期,2010.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08C01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春,女,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处,云南玉溪邮编6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