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产前焦虑、抑郁和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孕妇产前焦虑、抑郁和心理护理体会

范开颜

(浙江嘉兴市平湖市独山港镇黄姑卫生院浙江嘉兴3142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焦虑、抑郁孕妇采取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住院的孕妇中选择有焦虑、抑郁情绪者63例,将其按照随机性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孕妇在护理中采取一般措施,包括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基础生活指导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孕妇则在一般护理措施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孕妇在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在心理护理后其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孕妇差异有明显的降低,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得到改善,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分娩结局。

【关键词】产前;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46-02

妊娠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妊娠期间孕妇的各系统和器官会出现特殊的生理变化,表现出的恶心、呕吐以及悲痛等症状,妊娠期孕妇可能发生高血压、心脏病等合并症,使得产妇精神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1]。产前焦虑、抑郁对孕妇家庭、婚姻以及个人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累及婴儿的认知、行为以及个人情感等[2]。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3例产前焦虑、抑郁孕妇,拟应用心理护理改善孕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研究作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对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的孕妇进行筛查,从中选择有焦虑、抑郁情绪孕妇63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孕妇孕周在32~42周之间,无妊娠期合并症、无内分泌系统疾病,无智力和精神障碍,无不良妊娠史和流产史;排除标准:孕妇无意向参与研究,孕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严重需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孕妇有自身躯体疾病。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对照组孕妇年龄范围在24~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4±2.16岁,孕周在32~41周之间,平均孕周在35.13±0.21周,文化水平: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9例,大专文化程度者15例,高中文化程度者7例;观察组孕妇年龄范围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5±2.73岁,孕周在34~42周之间,平均孕周在34.62±0.15周,文化水平:大学文化程度者10例,大专文化程度者13例,高中文化程度者9例。比较者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并应用统计学工具进行分析,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包括产前相关注意事项、加强营养摄入、健康宣教以及分娩知识。观察组孕妇则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其内容具体包括①支持性心理护理:护士多与孕妇交谈,为其提供愉快的谈话氛围;护士向孕妇讲解妊娠分娩相关知识,同时耐心回答孕妇家属疑虑,鼓励其为孕妇缓解心理压力、护士产前应帮助孕妇建立良好的妊娠分娩认知,树立分娩信心[3]。②人际心理支持:部分孕妇尚未做好接收新生命的准备,没有建立母亲角色[4]。因此护士应帮助孕妇以积极的心态,欢迎新家庭成员的到来,鼓励其积极承担母亲角色,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为产妇建立亲密的母婴关系做准备。③放松支持:孕妇产前担心胎儿健康、顺利分娩等,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为产妇进行四肢肌肉的放松非常重要,同时辅以优美、舒适的音乐,提高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改善不良情绪。

1.3评价指标

评定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两组量表中含有20项条目,SAS自评量表其标准总分≥50分,则表示孕妇有焦虑;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总分≥53分则表示孕妇有抑郁情绪。两组量表均经研究者向孕妇进行讲解,在孕妇完全理解量表内容的情况下协助其完成填写,确保量表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在孕妇入院时和护理一周后各评定一次。

1.4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工具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为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当差异比较P<0.05则表示有意义。

2.结果

两组孕妇在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孕妇显著降低,差异比较P<0.05。如表1。

3.讨论

妊娠是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并且伴随着社会心理的变化。女性妊娠阶段是心理和生理较为脆弱的阶段,孕妇在此阶段担心胎儿健康状况、家庭对婴儿的期待以及孕妇自身角色的转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5]。妊娠期间孕妇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临床中一般护理措施往往容易忽视孕妇精神上的健康,对于焦虑、抑郁未能给予有效的重视。妊娠期间持续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产妇预后结局,不良情绪引起的胎儿窘迫、难产、剖宫产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焦虑、抑郁情绪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在妊娠32周之际,是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高峰点,对于孕周在32~42周的孕妇进行临床研究,采取心理支持、人际心理支持以及放松训练等护理,为孕妇提供充足的谈话环境和时间,同时鼓励孕妇家属多关心和照顾孕妇,给予精神上的支持,降低其心理负担。护士在心理疏导期间采取相应的放松疗法,指导孕妇全身放松。对孕妇产前进行集体放松训练,有效的减轻孕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在人际关系认知的心理护理中,帮助孕妇建立母亲角色的转换,增强其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度,协助孕妇做好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准备。适当的与孕妇进行沟通,鼓励其能够表达情感。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孕妇在实施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孕妇明显降低,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有效的降低孕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分娩知识,使其正确认识妊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任密果.孕妇产前焦虑、抑郁和心理护理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10):1577-1578.

[2]冼华凤.产前焦虑/抑郁障碍心理护理[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4):95-96.

[3]谢艳红.产前心理护理对孕妇的不良情绪改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9):1087-1088.

[4]姚淑贤.待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112-113.

[5]赵雪红.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666-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