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姜洁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姜洁蓉

姜洁蓉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9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以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对康复状态的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康复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按要求完成康复功能锻炼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显著,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式,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11-02

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脑梗死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多发的一种,此疾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生机制是因为患者脑部发生动脉粥硬化,选成对患者血管内膜的损失,引发其它连锁反应,使脑动脉官腔变得过于狭窄,因此引发脑血栓的机率非常,严重情况可导致患者的死亡,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因为脑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这一原因,造成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在短时间内出现局限性脑组织的坏死、脑软化,最终引起局限性的脑功能障碍。此病致残率高、病死高,以突发为显要特征,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加以有效预防会造成患者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9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以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3)。

研究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范围区间为47~77岁,平均年龄值为(64.1±3.2)岁,病程0.8~4年,平均病程(2.3±1.7)年。

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范围区间为45~77岁,平均年龄值为(65.3±4.9)岁,病程0.9~4年,平均病程(2.4±1.8)年。

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确诊后为脑梗塞,均神智清楚,本次研究对象不包括失语、肺部感染、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特殊患者。本次研究两组患者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和常规措施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包括:将治疗、护理、配合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健康知识、住院环境等基本为患者进行耐心讲解,同时给予出院指导以及康复功能锻炼等。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引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所述:

(1)组织协调。在充分对本次所选的脑梗塞患例一般资料及病情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院方对这些研究对象制定具有针对性以及可行性的临床康复护理路径,由护士长担任护理路径协作组组长,护士长要充分掌握护理路径表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安排各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做好对监督评价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的监管工作。[2]

(2)培训。院方最终确定好护理路径表之后,护士长应在最早时间掌握护理路径表方案和具体细则,之后对组织成员展开以上两方面的集中培训。[2]

(3)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在人我治疗院当天,将医院的大致环境、治疗方案、配合措施、诊治方法、相关注意事项、主管医务人员等情况向患者说明,进行健康宣教。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患者口味又营养丰富的饮食方案[3]。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家属对患者按摩,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指导缓和进行口腔练习,鼓励患者发声训练。除了需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还包括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具有紧张、焦虑、顾虑心强、抑郁等情绪患者更是如此,其可以对上述情绪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迎接治疗工作。

(4)出院当日,由护士长安排各护理人员对脑梗塞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评估,将联系方式提供给患者,提醒其定时联系院方。出院后3月内,应用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对于患者困惑的地方做好相应的解答工作。[3]

1.3观察指标

(1)康复状态满意。(2)康复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3)完成康复功能锻炼情况。在护理路径表中,上述(2)(3)项目已执行用蓝笔打√,未执行打×。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状态满意情况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对康复状态的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满意41例(95.35%),对照组满意27例(64.29%),χ2=11.98,P=0.019。

2.2护理干预效果

两组患者在康复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掌握37例(86.05%),基本掌握4例(9.30%),未掌握1例(2.33%);对照组掌握26例(61.90%),基本掌握8例(19.05%),未掌握8例(19.05%)。

两组患者在按要求完成康复功能锻炼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将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给予具体化,通过具体的计划,使治疗及护理工作得以被规范化,良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效率,且可以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慌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

本研究给予研究组43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为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达成一致,临床上使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满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6,01:202-203.

[2]翟君霞.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8:219+221.

[3]周利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47-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