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辛洪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辛洪哲

辛洪哲

鸡西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收集了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资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接受的是微型种植体抗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横腭杆治疗。结果:实验组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和上中切牙的倾角差都要比对照组好,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0.0%,实验组在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横腭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2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72-01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口腔正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其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简单方便,从而得到了患者和专家的肯定,同时其在临床方面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其临床的价值,我们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口腔正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13~2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5±3.2)岁。疾病类型分析:34例牙弓前突,16例开唇露齿。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5例对照组,25对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口腔畸形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2、方法

实验组的25例患者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首先应该植入微型种植体。患者使用洗必泰漱口之后,在口腔的局部打入适量的麻醉剂,同时还要对植入的具体位置进行标记,此外还要拍摄根尖片和全景片,对牙根的形态和与牙根相邻的组织进行仔细的检查。植入微型植体,其植入的部分通常是在牙侧的2—3mm,或者是膜龈结合的位置,和骨面应该保持垂直的关系,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倾斜的状态。手术完成之后还要拍摄根尖片,告知患者要服用适量的抗生素,同时还要使口腔处于清洁的状态。其次是微型钛钉加力,在植入了微型的种植体之后,应该对拉簧或者是链状的橡皮圈将其固定在种植体和牵引钩的中间位置,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加力处理。医生应该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来复诊,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去更换拉簧或者是更换橡皮圈。再次是去除微型钛钉。在这一步的操作当中应该使用手动的丝锥套住微型钛钉的端头部分,此外还要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对其旋转,就能够将微型钛钉顺利的取出。在对其处理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特殊处理。25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的是横腭杆治疗,口内设置横腭杆,口外弓加强支抗,患者每天应该视情况戴8—12小时的口外弓,每一侧的牵引力都应该保持在200—300g这一范围之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全面的对比。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而言,实验组的效果要比对照组好。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三、讨论

在开展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牙齿矫正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所需的距离和方向进行移动和处理,而支抗牙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避免牙齿移动,这样就可以使得口腔之内的牙齿保持相对较为稳定的关系。如果想要达到上述的目的,一定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支抗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设计,确保支抗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支抗的强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牙齿矫正的过程中,被矫正的牙齿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移动现象,接受支抗处理的牙齿也会出现移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牙齿矫正的效果就会受到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在传统的口腔正畸治疗当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横腭杆、唇挡、牙弓等多种方式,但是在采用这些方式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较低,同时,治疗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

我国的医学治疗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在治疗的过程中创伤比较小,操作的便捷性也比较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会感到非常强的不适感觉,这样也就使得口内支抗的治疗目标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进和完善。口腔正畸通常就是借助良好的种植体支抗可以对支抗的效果进行改进和强化,同时还能十分有效的避免前颌骨发育不良的问题。在植入微型种植体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种植体和周围牙齿组织的协调和固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种植体自身的稳定性,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在植入种植体之前,医生一定要对患者口腔内的组织形态、牙根的具体情况等等予以充分的了解。只有微型种植体和相邻的结构组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保证微型种植体长期的稳定。长度比较长的种植体对颌骨的接触会更加有利,这样也就使得种植体自身的抗荷载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条件,应该尽量的选择一些长度较长的种植体,这样也就使得种植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拉簧和种植体连接的位置非常容易出现食物的堆积,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后不能保证口腔的清洁,就很有可能会出现钛钉周围污染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钛钉脱落,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常叮嘱患者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保证口腔内的卫生和情节,尤其是在术后的一个星期,可以采用漱口情节的方式来保证口腔卫生,这样一来也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微型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特殊的支抗扩展了种植体的用途,也为正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工具。因其创伤小、操作简便、支抗稳定、疗效可靠、对患者依赖性小等诸多优势,微型种植体支抗正广泛用于临床。但是由于微型种植体支抗使用时间并不长,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如减少治疗费用,缩短疗程,但是相信随着更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微型种植体一定能够开发更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哲.微种植支抗在矫正前牙重度拥挤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3(01)

[2]靳爱萍,胡晓聪,黄月燕.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06)

[3]田彦星,李金源,梁永强.支抗种植体稳定性因素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