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电厂运维合一生产管理模式研究孟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现代水电厂运维合一生产管理模式研究孟启

孟启

陕西汉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蜀河水力发电厂陕西安康72572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有了改革和完善。息化系统、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由此本文分析了机电运行与维修一体化的特点及现代水电站的运行与维护具体措施。

关键词:水电厂;运维合一;生产管理模式研究

1前言

水电厂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型、设备型工业,其发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产过程。由于没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水电站都位于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如何保证设备平稳安全运行,并且要考虑到员工的生活质量,就应该建立一个生产管理科学的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和可靠运输稳定发电。

2水电厂运行维护的主要管理模式

2.1机电、运行分开,检修、维护分开

在普通的“四班三通”中运行换班,员工只负责工作时间,而维修人员一般都在白班工作,休息时间让一些人值勤。目前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在老发电厂的基础上,这些发电厂机具有构臃肿、低效的生产、非技术人员等消极因素。

2.2机电、运行合一,维护分开,大修外委

操作人员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控制中心调度、负荷调整等,因集中控制中心在城市里,运行shift模式使用“四班三运转”或“五班四运转”模式。在现场待命人员进行应急操作检查,不参与维修和排除工作,而维护保养由电厂设置专门部门及外委单位进行

2.3运、维合一,大修外委

大部分的水力发电厂都具有位于偏远山区的特点,考虑到员工的生产生活情况,本世纪一些企业初步探索和实施推行水电厂生产管理运、维合一。运、维人员实行大倒班对倒制,一般为一周倒换一次,频率由电厂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来判定。在生产现场的员工,除保留固定的休息时间外,其余时间为待命时间,处理发生的突发事件。

3机电运维合一的特点

3.1组织机构扁平化

水力发电厂运行与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多部门的协同管理模式,通常只建立在一个部门,如运营部门或生物技术部门。由于这种独特性,该部需要完成多部门工作,包括生产计划、维修和人员管理、液压设施管理、营销管理等。在操作中,指定的部分工作需要要求一个具体的管理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电站的整体效率,并将决策集中于单一部门,其决策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3.2团队合作

整合管理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学习团队,本着实现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加强团队内部协调的思想,来促进员工积极思考和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运用团队的力量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强大的管理机制下,来对水电站的运行和维护部署和实施。

3.3拥有身兼多职的能力

运维一体化体系中中,由于部门的精简,所有员工都是一样为这个部门负责管理,需要员工身兼多职,如此对相关工作在进行岗位培训后,都有能力来胜任各种岗位。

3.4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

操作和维护集成的采用打破了各部门的目标工作标准,这对内部员工在操作和维护的集成方式上有更高的要求,这是确保工作质量完成前提,并且要确保工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当然这也是水电厂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员工们需要对依此为基础形成的各种S手册进行学习,以确保水电厂运维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4工作模式及轮班方式

运维合一”是一个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这是电厂的运行维护工作与检修维护工作为一体的模式。达到人员合一,技术合一,工作合一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厂运行人员搞好运行操作维护工作同时也要做好检修维护工作;维护检修人员要搞好检修维护工作,同时搞好运行操作维护工作,这样才能发挥整个团队精神,体现整个团队协作配合的巨大优势。

轮班方式以16天为一个轮班进行,每个电厂有四个操作方案,每个班都配备12-16人,每个班次都有安排在现场的两个班和另外两个班人员。在现场工作中,一种承担运行任务,另一类承担设备维护工作,不存在同时进行,这两个班将轮流承担运行手表或设备维修的任务。

5水电厂“运维合一”运行管理模式的人员培训工作探讨

先进的“操作与维护一体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不论是水电厂运营商还是维护维修人员都要提出一项高要求,即操作者不仅可以运行工作,而且还可以进行维护,维修保养人员不仅要进行维修,还能进行操作工作。这也在也在水电站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培训人员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管理和技术培训人员必

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所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运行、维护人员的交互技术进行培训;②请专家统一对“运维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③运行维护人员需要开展岗位交叉工作及练兵;④生产管理部门的人需要组织人员讲课来进行系统性培训;⑤组织人员到全国实行此模式的电厂进行实地培训;⑥对运行人员进行际动手能力培训,运行人员与维护检修人员定期互换工作,而维护检修人员需要参与运行值守工作及倒闸操作,并参与事故,故障处理及异常处理工作。⑦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培训学习考核制度,开展定期检查,举行笔试、现场考试等多种措施以此来确保质量和实效性。

6具体措施

6.1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在20世纪末,我国已经专门从事电厂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与此同时,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水电站管理模式不断深化,由于水电厂在生产技术上是相似的,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使用生产技术指标以标准化和流线型的方式实现,这也使生产得以实现管理有奇点,由水电站的模块化和细化管理提供,可以根据工作标准构建具有行业相关标准的专门操作团队以“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前提,对水电厂进行运输工作。

6.2开展系统性培训

由于水力发电厂的运行和维修人员主要是毕业生,在实践和专业技能方面理论知识不足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而且几乎没有水电站工作经验。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在相关领域进行培训,以加强这些新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概念来指导他们,加强团队建设,让新人才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然后形成合力来提高工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并进行系统的培训。

6.3形成水电厂生产管理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且它对市场上企业的竞争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企业文化的充实,如果企业文化积淀深厚,可以同时促进新员工的整合,这种行为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标准,人们自觉地服从,形成了一种团结企业内部的氛围,同时也对实现团队自治的新企业模式的转型。

6.4借助软件平台

国内水电厂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M系统,如果介绍了这一系统引入的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实施控制与管理,满足了现代化水电企业的需要,并在行业内实现管理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管理软件只是一个应用平台,它要求工程师通过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和整合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其工作效率。

7结束语

随着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水电站将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和先进的IT技术结合起来的,由此实现水电站生产经营的智能控制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现代水电站应在生产管理中建立科学的管理中制定合理的标准,引进高素质人才,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形成独立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吴伟;代琦.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风貌分类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9.

[2]付伟东.“运维合一”模式下的班组管理浅谈[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4.

[3]张洪涛,乔进国.运维合一模式下的人员管理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