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浅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刘玉辉

刘玉辉

〔摘要〕朗读能力的培养如何适应语文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结合自身实践,谈些做法和想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能力教学改革实践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做为语文教师都非常明确这一要求。因为,朗读有助于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有利于密切读和写、语和文的联系,促进写、说、听各项语文能力的发展;朗读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对语言规范化的敏感程度和鉴别能力。

语文教学课,常会听到语文老师对学生说:请把课文朗读几遍。为此学生们也放开手脚,张大嘴巴来读。可是,这放手读书的方法,笔者不敢苟同,并由此悟出一点什么。放手让学生读书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但由于调控不力,学生随意唱读、喊读甚至吼读。长时间不得法的朗读使学生朗读兴趣明显下降,也必然造成学生生理心理疲劳,惧怕朗读。有的班级,只有少数学生常有个别朗读的机会,大多数长期担任“陪读”的角色。他们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哼几句。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因此,为了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真正引导好学生朗读,首先要给予具体的方法,切忌抽象化。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听别人朗读,容易发现朗读中不足之处,而自己朗读时,却难以发现毛病。为了使学生能听到自己的朗读。我让每个学生读一遍课文,并录了下来。再放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分析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自己评点,以便改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再是,对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教师在朗读前要有所准备,提前分好角色。例如教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在分角色朗读上可进行如下分配:皇帝、骗子(2人)、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3人)、典礼官、其他随员(2人)、小孩子、小孩的爸爸、老百姓(若干人),叙述部分(剩余同学)。角色分配后,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同学们都会认真地去准备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填写表格,评议朗读成绩(每项20分)。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具体化,使同学们的朗读兴趣达到高潮,从而提高了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过的一篇课文,学生已经读过一遍又一遍,甚至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了,可能我们还常常说学生没有读进去,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简单地说:因为文中应该理解的东西没有理解,说明了未意识的东西不能内化;还说明了学生实际意识到什么,同学习要求应该意识到什么并不一致。朗读,这种行为是语文教学阅读活动的动作。朗读前,我们老师问学生,意识到什么?这要看是什么促使他去朗读,假使出于某种动机,他们(她们)产生了一个目的要把全篇课文背出来。这时学生们意识的内容就是每个词句的读和记,至于其他方面,比如字词句的含义,表达的方法等,就不会成为学生意识内容。究其学生对课文的领悟不深,是学生的朗读不能达到要求,没有抓住课文的重点。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培养朗读能力的改革则显得更加重要。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讲求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要朗读训练到位,就必须抓住课文重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言语格式。

一般语文科教学,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较普遍,教师在所谓“分析课”时,讲得津津有味,旁征博引,包讲到底,把语文课变成作品分析欣赏课。学生只听少读,更少说少思。忽视了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而教师的讲,以分析取代,朗读,以答选择题取代背诵,以教师的注入取代学生的探究。书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并读出“味道”来,不是靠讲出意思来。“熟读深思”,改变过去教师所崇尚的“分析法”。首先,只有让学生多朗读课文,才能充分调动起知识和经验、理智和情感,有效消化课文。我们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课堂45分钟有限,学生如果占了时间去读书,就没教师分析讲解时间了。总以为教师如果没讲解,只靠学生读,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其实,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师教学上的一个误区。诚然,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获得的理解也许确实没有教师讲得准确深刻,但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不但获得了对课文一定的消化,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等都得到了调动和训练,从而达到情感薰陶之目的。其次,让学生多多朗读以至背诵经典诗文,不仅丰富其语言积累,而且对培养朗读能力大有裨益,从而有效内化为语言感受等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下面举听读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听读,就是通过听老师或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范读、听配乐录音等,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有所感的目的。如教《春》的五幅画面,有的可以以范读为主,有的可以听配乐录音,有的则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品读课文。

语文教学改革中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读一读书罢了,而应该要求语文老师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抓住重点,讲究技巧,读讲结合,提高朗读能力,从而达到增强语言的感受能力之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体育运动学校110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