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数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的研究

曾召远

曾召远山东省郓城县张鲁集中学274711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认为除了课本,教师和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当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感觉难以适应,有的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任务。这是不会“用教材”,而仅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应如何正确地使用好新课程实验教材呢?结合本人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获得的一些体会,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实践与思考。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下的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的新教材注意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总体上说,体现三个“新”:1.理念新。新教材注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课程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教材中获得合法地位,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新教材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2.内容新。内容新首先表现在综合化,这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突破。根据课程计划,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新教材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弱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3.体系新。新教材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新教材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强调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二、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有必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而不是生搬硬套简单地“教教材”。

1.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环境、不同学生实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七年级(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是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教材给出的问题涉及进价、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打折、盈利、亏损等问题,农村学生对这类问题(名称)都不是很熟悉,要使用使学生直接对“盈”或“亏”进行判断,难度较大。若把“分析”的例子提前作一个合作探究并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概念的意义,再让学生自主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接着解决教材第108页中的“综合运用”第4题,学生可易于尝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这样调整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掌握,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和数学史,由于数学史料涉及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及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就便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全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作用。如,在上到八年级(上)“15.1乘法公式”时,先给学生讲故事: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庄园主,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第二年,他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相邻的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租金不变,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张老汉一听,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就答应道:“好吧”。回到家中,他把这事和邻居们一讲,大家都说:“张老汉,你吃亏了!”张老汉非常吃惊.你知道张老汉是否吃亏了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你将能轻松地解决。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同时为说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做好铺垫。给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条件。

3.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有些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现在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如八年级(上)第50页,在对证实“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关系”这个结论时,教材只是用单一的推证方法,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通过作底边上的高、项角的平分线等不同的方法平证实这个结论,使学生把已学习过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得到巩固,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举多得。如果过分地强调接受和掌握,会制约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思维的创新。因此,对教材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样才会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4.对教材习题的教学要灵活多变

教材中的习题在解题思路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知识掌握、运用和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习题的多种变式是把原例题中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换、更换得出相似或相近的新题,从不同侧面和多角度更加深入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使知识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对解法的理解和提高解题的技巧。

创造性使用教材,应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只是一种育人的手段,只为教师提供一个范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验教材的编写也有意识地给老师留下研究和拓展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内涵,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