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下的产业遴选方法框架研究高鹤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下的产业遴选方法框架研究高鹤鹏

高鹤鹏

——以沈阳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为例

高鹤鹏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产业园区规划是城乡规划工作中常见的工作课题,其规划的重点与难点在于遴选园区的产业类型与产业空间布局等内容。本文在沈阳市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提炼总体规划下的产业遴选方法,并初步制定了产业遴选的方法总体框架,为相关规划工作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关键词】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产业遴选;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0-0252-02

引言

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近期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0平方公里,是国务院2014年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当中明确的中德两国共建的制造业园区。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四大产业,其规划建设方案在2015年通过国务院批复,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

1.宏观:发展背景要素分析

1.1时代背景分析:梳理特定产业类型的时代发展脉络

在沈阳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中,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为制造业,所以针对制造业的全球发展格局与时代发展脉络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全球制造业5次发展变革迁徙进行梳理,从而判断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规划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角度对历史生产力变革的标志性节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总结了生产力变革特征。从而确定了中德产业园产业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与发展定位。

1.2产业优势比较:对比中外两国产业优势基础互补性差异

两国的发展基础比较是确定合资合作型产业园产业合作发展方向的重要分析手段。规划综合分析了我国与德国的现状发展基础、发展路径与产业发展特征等内容,总结出德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基础在于较完备的法律制度框架、持续创新的“工匠精神”、技术研发能力、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品牌培育等方面。而中方强劲的经济增长、巨大的消费市场、相对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低成本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也是竞争优势。由此判断制造业领域中德的互补性差异,并综合预测中德进一步合作的产业发展领域。

1.3产业政策梳理:从国家到地方的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有关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的梳理对于园区产业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到地方的产业政策分析当中可预判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与地方发展的着力点,对于产业门类的遴选工作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因此,规划结合党十八大有关产业的发展方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及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一系列发展政策,梳理了政策当中涉及东北振兴与制造业门类的产业部类,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门类。

2.中观:现状发展基础测评

2.1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评价: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产业职能定位

城市产业的发展基础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产业结构,同时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能级也决定了其产业的区域职能与上下游产业门类与规模,因此,综合判断一个城市的某大类产业的发展基础是科学遴选适合该城市发展的产业中小类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基础。因此,规划针对我国主要省市高端技术装备制造业及德国制造业进行了空间分布的分析与横向的对比分析,从而综合判断在制造业领域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能级定位,从而判断沈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为国家级的重型成套装备产业为主导发展特色。

2.2分区产业发展基础测评:城市层面各区分工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遴选

分区产业发展基础测评旨在城市层面确立产业发展总体格局,形成产业在顶层上的战略分工布局,从城市产业分工体系上遴选出产业的发展类型。目前,在沈阳市域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南部电子、软件、航空产业集聚区,北部及东北部光电信息、机械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西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汽车制造集聚区。可以看出,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主要集中在铁西区。因此,规划针对铁西的发展历程、产业发展地位、区域内制造业对比以及自身的产业发展特点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进而遴选适宜的产业门类。

2.3园区产业部类遴选:现状发展基础评测的综合产业遴选

通过以上遴选分析方法,进一步对中德产业园的现状发展基础进行调研与评测,总结园区内现状产业发展要求与发展问题。基于现状发展基础的评测,总结中德产业园区发展要求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拉动、低能耗、低污染的装备制造业,与其联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相匹配的生活性服务业等,遴选满足中德两国合作需求、契合中德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符合国务院东北振兴政策要求、适应铁西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制造业产业门类包括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等四大产业。

3.微观:特定产业门类细分(以汽车产业为例)

3.1产业链构成细分:产业链的上下游构成分析

产业的门类细分需要根据产业链的上下游构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核心产业生产的各环节进行产业细分遴选。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产业的产业链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包括汽车产品的研发技术、汽车零部件生产与采购、整车的装配生产制造、车辆的销售和保养服务等四个部分。

3.2产品的生产分析:核心主导产业的生产环节分析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角色的重要性存在差异,而整车制造形成了汽车产业链的内核。从汽车生产环节的构成上看,汽车产业又可细分为发动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行走系统以及汽车电子等。

3.3产业细分标准匹配:基于行业标准的产业门类细分

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对已确定的各个主导、辅助产业与配套产业进行细分,罗列各产业的分支门类。然后根据现状发展基础进行产业的二次细分遴选,筛选适合园区的产业门类。

4.体系:产业遴选方法的框架体系建构

综合以上各个遴选环节的要点内容,本文结合沈阳中德高端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的工作经验,初步总结制定了适于跨国合作型产业园的产业遴选方法框架体系,内容如下:

表跨国合作型产业园产业遴选方法的框架体系

5.结语

本文的产业遴选方法是基于规划视角下对区域政策趋向、产业时代背景、地区优势基础、产业链特性等方面进行总体性的框架搭建,但影响产业遴选决策的因素包涵很多方面,如产业对就业的拉动力、产业的地均产出值、科学技术含量、对环境的影响度等诸多方面,本文对二次遴选的技术指标体系不做进一步赘述。由此可见,对产业的遴选是一项严谨而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对各个决定因素进行逐一的分析评价,从而科学、严谨、合理的确定各个产业门类。

参考文献

[1]《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2015.

[2]许业和,虞林洪.“产业遴选与空间落实”双重路径下的产业园区规划与实践[J].规划师论坛.2014(10).

[3]温锋华,沈体雁.园区系统规划:转型时期的产业园区智慧发展之道[J].规划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