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浅议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

杨树敏

宽城盛通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利益,更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关键技术的合理把握,从而确保建筑施工中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中要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仅限于对工程图纸的了解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1混凝土浇筑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厚实,在实际施工操作中要求不间断浇筑,且一次浇筑量较大,因而一般要求不留缝隙,但是也由于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结构内部因受外界因素不同影响导致各部分温度不均,与外界环境温差较大,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内部发生水热化学反应,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发,而表面的散热却比较快,如果这种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另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尾期,基于化学专业热胀冷缩的理念,水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消散,混凝土内部结构逐渐冷却收缩,但却因为受到已浇筑混凝土或地基的约束,使其接触处产生极大的内应力,基于受力平衡原理,而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这两个力被打破平衡或超出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这种情况下的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形成贯通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由此带来的安全危害问题不可预估。

2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2.1原材料选用

混凝土前期的制作主要是由一定比例的水泥、水、沙市以及添加剂通过搅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的。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该谨慎。要遵循经济合理原则,尽量选用能减少混凝土绝对温升的水泥、活性掺合料和外加剂,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推迟水化进程,降低温度收缩度和水泥放热的速度及放热最高峰值,避免出现温缩裂缝。具体的实施方法有:(1)在施工用水的选择上,制定检测水性的体系,尽量选择水性比较平和的水,不能用污染严重和矿物质超标的水。(2)在水泥的选择上,应符合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一般多采用通用的水泥。(3)沙石的选择。选择质地优良、颗粒均匀的沙石,确保搅拌的均匀。

2.2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比例决定混凝土的适用度。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合理,既要确保强度,还要降低水化热,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泵性,以此减少水泥的用量。可对32.5MPa的矿渣水泥进行选用,水泥用量则为340kg/m3。1级粉煤灰的掺量为l00kg/m3,是水泥用量的29%。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节约水泥用量,有效的方法是将粉煤灰加在混凝土中。

3多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方案

当柱、核心筒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2级时(10MPa)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柱、核心筒墙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注。但考虑到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可能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可相应采用加插短筋(柱主筋数的0~50%)的方法进行补强。整个方案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当地下室外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柱和核心筒体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级差大于2级以上时,在柱、墙梁底向上10mm~15mm处设置水平施工缝,柱、墙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先浇筑柱和核心简体混凝土到梁底面向上15mm处;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在梁柱核心简体距离柱边梁上设置钢丝网片,应在支梁侧模前做好此工作;浇筑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顺序为:先核心筒体区梁、柱、墙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其次浇筑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分次浇筑),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分次浇筑)。必须在梁柱节点高区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为避免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入柱、核心筒墙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范围,以及防止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流淌过远,造成浪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柱、核心筒墙、梁板节点处四周确定合适的距离(600mm)加设钢丝网。

4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要点

4.1柱与墙混凝土浇筑技术柱与墙浇筑前,底部应填以5~10cm厚的砂浆,同混凝土配合比。应分层振捣柱混凝土,每层厚度不要大于50cm。插入式振捣棒使用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不但上面要振捣实在,下面也要随时敲打敲实模板。若柱墙高超过3m,必须采用串筒措施,或者在模板侧面开洞,以便安装溜槽实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要超过2m,应在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封实洞口模板,用柱箍箍牢。柱墙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功。由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所以,应在梁柱节点接头部位,其梁板混凝土要按柱子强度等级,浇筑和振捣混凝土,采用钢板网作临时隔断缝。浇筑完毕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4.2梁与板混凝土浇筑技术

本工程梁与板混凝土浇筑将采用泵送的方法,将混凝土输送到应浇捣部位。同时采用“赶浆法”进行梁与板的浇筑,即先从一端开始浇筑梁,当到达板底时,再与板混凝土一起浇筑。注意梁柱节点钢筋较紧密,浇筑该处混凝土时,应采取小粒径石子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并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振实。板混凝土虚铺厚度应比板厚稍微厚,用平板振捣器沿着浇筑的垂直方向,来回振捣振实。在浇筑板混凝土时,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楼板不能留缝隙,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保留缝隙,应该沿着次梁的方向进行楼板浇筑,施工缝不能留有斜槎,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而且缝隙需要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内。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用水冲干净。

5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

5.1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

(1)产生蜂窝。可能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者漏振,模板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水泥浆流失。或钢筋较密,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过大,柱与墙根部模板产生缝隙,导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施工时,可采用密封胶条将模板封边,以防止漏浆的发生。

(2)产生露筋。可能原因是钢筋垫块存在位移现象,或间距过大,或漏放,或钢筋紧贴模板导致露筋,或梁与板底部振捣不实而产生。

(3)产生孔洞的原因。混凝土在钢筋较密处卡住,没有进行振捣,就实施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4)混凝土浇筑后,其表面没有及时用抹子仔细抹平,从而使得现浇楼板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所以,浇楼梯时,应派专人随浇随抹平,浇好后应立即封闭通道,严禁人员上下。

5.2混凝土浇筑应适当采取以下施工控制技术来避免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出现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作用半径为30~40cm。加强砼的振捣,采用振捣器振至表面浮浆,砼不再下沉为准。专人振捣,分片负责,不得漏振,也不得过分振捣。振捣棒快插慢拔,各插点间距均匀,间距不超过40cm,距模板边不大于10cm。分层浇注时,振捣上层砼振动棒插入下层砼20cm左右,以消除接缝。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派专人观察模板、钢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等不良情况发生,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不留后遗症。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此,现场安置施工人员负责泌水的清理工作,将混凝土泌水通过浇筑过程中形成的坡度和基础后浇带排出基础以外。

6结语

混凝土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以自身坚固的性质和施工的简便在建筑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且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混凝土浇筑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或贯穿性裂缝,以致工程结构的整体防水性和耐久性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控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赫:《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百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7-52.

[2]鲍永宏.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特点及实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0,(9).

[3]徐培福主编.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阿],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

[4]姚兵编著.我国混凝土技术的成就和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