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学班级管理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新时期中学班级管理艺术

王祖生

王祖生

湖南省娄底市第四中学

摘要:教育和社会同步发展,时代所发生的一切都会以某种方式在校园中得以反映。为此,班级管理必须把握时代的特征,明白新时代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清醒认识并且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按照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时期;班级管理;策略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生的成长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对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思想素质、文化成绩普遍较差,自信心不足,缺乏上进心,这也给学校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中学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要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提出新的管理思路和班级管理方法,以适应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要的新时代人才。

一、新时期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功能,达成教学的目标。然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基础,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有些教师认为紧张焦虑会影响学习,故主张营造自然轻松的气氛;有些教师认为学生都是被动的,需要强制鞭策,故主张采取赏罚制度。无论如何,班级管理仍有一些共通的原则可遵循,具体包含以下两点。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有效的教室公约

根据马斯洛(Maslow)的人类需求理论指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求,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班级管理首先应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做起,为学生提供能满足其成长的环境。而合理的规则可以使班级成员有遵循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在团体的规范下,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温馨的班级环境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关系的质量、师生的交互作用与教师的期望都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班级管理应重视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营造一种充满爱、关怀、温馨的氛围。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怀学生,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鼓励学生彼此间能相互学习、切磋和勉励。

二、新时期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榜样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是学生跨进科学宝地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阶梯和铺路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表率。班主任工作不单是耐心疏导,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我做起,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实践证明,在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一道搞好班级管理建设,对于形成团结、互助、上进、文明的班集体,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大幅度提高。

(二)规范策略

规范是指一个团体中成员的行为所共有的准则或期望。班级团体如果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则成员的行为才会有所依归,不致于产生脱轨行为而造成团体的紧张不安、意见分歧,甚至影响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进行。教师可以自订或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班级生活公约或守则,同时举正面、反面的例子做说明,让学生了解每项公约所蕴含的行为要求,并且将它张贴在醒目的地方,让学生容易看见。

(三)关系策略

要注重班级中的师生关系与气氛,如果班级中充满了温暖、和谐与尊重的氛围,则将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与互动。因此,教师应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有同理心、协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难题、善用非口语行为(如亲切的微笑、关爱的眼神、亲切的拍肩等)、多用积极性的语言、时时给予学生反馈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激励策略

激励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注于学习,同时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采用适当的激励策略。第一,榜样激励。评选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光荣称号",比如,节约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艺术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使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第二,参与激励。实施班级管理职责的轮换制,要求每个成员贡献出自己的经验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提高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第三,目标激励。将班级管理目标分化为德、智、体等方面,以此指明班级前进的方向,让学生以此为标杆而努力。第四,评价激励。班级管理中,运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感。

(五)沟通策略

沟通是搭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借由相互沟通,师生可以进行意见交流、联络感情、消除冲突,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各项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联络簿上的自我反省栏、备忘栏或是通过班级庆生会等场合,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为了使师生沟通顺利,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对每位学生抱合理的期望,同时采用双向沟通模式,积极建立融洽的班级气氛。另外,教师应与家长沟通与互动,建立教育的共识,主动联络家长,向家长表达对学生生活与学习情况的真诚关心。

三、结语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延伸。随着社会的民主开放,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不仅是家长注意的焦点,更是专业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教师除遵循班级管理的共通原则外,可以运用规范、关系、激励、沟通、增强、多元、资源等策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班级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爱萍.浅谈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J].甘肃教育,2018(18):38.

[2]刘新昌.新时期班级管理之道[J].学周刊,2017(23):168-169.

[3]杨喜军.新时期班级管理的制约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2):248+250.

[4]米佳.论新时期班级管理方式的改革[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