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技术在ICU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PICCO监测技术在ICU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周瑞真赵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ICU重症休克病人中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ICU2014年7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重症休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于PICCO监测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中特别是针对PICCO监测技术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研究对象PICCO监测技术的平均时间是3.5d,在ICU平均住院时间是9.68d,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问题,其中有死亡患者6例,其余患者都转入了普通病房中。结论对于临床重症休克患者应用PICCO监测技术治疗过程中,能更加快捷、安全和很好掌握患者病情,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实际情况。

关键词:PICCO;监测技术;ICU;临床;护理;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是通过经肺温度稀释法和动脉轮廓分析联合应用技术,获取患者的心功能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ITBI),左心室收缩指数(dPmx)、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量变异(SVV)等多项重要参数,可及时有效地指导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PICCO监测技术监测方法主要是由德国推出的,在监测过程中针对血流动力学监测为主要选择内容,由于指标监测能够更加全面、敏感和精确,已经被广泛应用与临床手术和重症监护患者监测中,本文通过针对PICCO监测对于重症性休克病人应用和护理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7月到2017年1月的ICU收治的95例重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例中男性患者占据64例,女性患者占据31例,年龄主要是22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9.5岁,主要包括急性呼吸衰竭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占据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占据7例,其他患者6例,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呼吸骤停问题。

1.2方法

在治疗方法中一般针对患者采用的是PICCO监测技术,患者需要留置一套静脉通路,经过右边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留置静脉导管建立静脉通路,在这种静脉导管一腔和温度传感器换能器连接方便测量体温,患者留置股动脉专用的PICCO监测导管,这种导管连接要结合测量体温和血压进行分析,患者的静脉专用监测导管要充分结合PICCO监测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其中患者热稀释治疗主要方法就是将冰生理盐水(<8℃),连续注射3次,冰生理盐水通过中心静脉导管、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血管、左心房、左心室、股动脉,PICCO导管接收端和热稀释导管进行一路分析,另外针对腔部连接使用PICCO模块监护进行温度监测分析。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整个稀释过程全程进行记录,绘制出稀释曲线图,同时针对曲线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基本参数和稀释过程绘制良好稀释曲线图,然后针对曲线进行详细分析。每8小时测定PICCO一次,避免反复频繁测定,增加心脏负荷,测量过程中勿触摸中心静脉的温度传感器和导管,避免手温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1.3护理

运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护理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变化,严格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和度变化,在临床研究中要不断提高患者PICCO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数据,同时需要及时调整好输液速度和用药剂量问题。临床上进行PICCO监测技术的时候要严格无菌操作,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针对导管护理过程中各种问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用无菌透明辅料覆盖导管,如有渗血、渗液,要进行及时更换处理。密切观察患者动脉导管和深静脉导管监测系统,及时提高患者监测系统通畅性,如果连接出现松动和脱出问题要警惕血液返流。准确测量患者的CVP值,还要定期观察监护仪监测到数据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出现PICCO监测过程不明原因发热情况,要及时考虑血液导管感染问题,如果出现感染要及时拔出导管,留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学培养。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口、皮肤黏膜和胃肠道是不是存在出血问题,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数值分析,调整好导管监测方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应尽早拔除导管。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其中有59例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问题,临床治疗可以增加血容量,95例研究对象中使用的是PICCO监测技术,对于所有患者静脉血栓、导管阻塞和穿刺部位血肿并发症问题分析,其中有6例患者发生了多个功能脏器衰竭问题,同时导致死亡出现;1例患者出现血流感染,予拔除导管,病情好转后转出普通病房;其余患者都在治疗过程中转入普通病房里,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平均住院时间是9.58d。

3、讨论

PICCO可准确、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及心脏舒张、收缩功能的变化,动态监测CI、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ITBI)、左心室收缩指数(dPmx)、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量变异(SVV)等指标,进而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液体总量变化及分布情况,从而更好指导临床容量和有效控制好补液量,避免因补液量问题,出现肺水肿和心力衰竭问题,提高治疗高效性。PICCO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危重症监测技术中,对于创伤和危险性比较小的特点,需要不断提高心静脉导管监测的简便性、精确性和安全性,针对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工作,要提高治疗可靠性,提高ICU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彩琴,江洁华,骆惠虹,PICCO技术在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100-5519(2017)13-2049-03

[2]李婷,陈业,徐兵,宋晴,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08.162.02

[3]李家琼,李茂琴,许继元等.脉搏轮廓法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运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l,20(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