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吉超

吉超

韩城市水利管理站陕西省715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用水量及用水规模变得愈来愈大,但农村饮用水问题却日益突出。尽管很多地区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本文浅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策略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受自然、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设施匮乏,农村饮水困难日益突出、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不少地区水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加重,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存在苦咸或含有高氟、高砷及血吸虫病原体等问题,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1农村饮水现状分析

农村饮水是从村民生活用水的角度考虑,而没有考虑农村的工业用水,因为农村主要还是以生活用水为主。目前,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比如用水量少、苦水区、咸水区、用水不方便等。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水资源经常会出现季节性短缺,如夏多冬少,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一般来讲,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此外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严重,受污染的河流众多,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地下水违规超采行为,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农村饮水的不安全程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范围内有3亿多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存在不安全的问题。从空间分布的饮水人数来看,中部地区的更多的农村人口面临饮水安全问题,而东部地区的较少的农村人口面临饮水安全问题。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到2020年底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并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因此,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2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2.1群众居住较为散居,饮水工程质量较差

由于农村住户分散,居民点数量多,居住环境恶劣,地理条件差,水源条件差,供水工程分散且规模一般较小,数量多。由于资金问题,各村自来水工程在规模和质量上存在差异,镇区集中屯堡饮水井投资大,规模大,工程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各村由于住户分散,需要打井量大,为了节省资金,往往存在规模小,质量差问题。

2.2地表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加上开发水平较低,往往给生态环境导致不良的影响,植物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源的涵养能力急剧下降,此外,水土流失将大量泥沙、腐烂植物等污染物质冲击到水体中,这些物质长期间堆积,造成地表水体的内部污染,导致地表水体污染严重,不利于村民饮用。

2.3农村的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在农村人们的水源保护意识不强,生活垃圾处理随意,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不达标排放,致使农村水源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各村选取打井地点一般是在河沟,施工前没有对水质进行科学化验,打井后没有对全部井水进行消毒,不能完全保障农民饮水安全。

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相关策略

3.1加强水源保护

在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加强水源保护。各级环保部门要与水利、国土资源、卫生计生等部门共同合作,充分落实农村饮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研,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的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实现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同时,要加快农村水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水源布局进行优化。通过推进区域集中供水,进一步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饮水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农业生产监督、引导,指导农户合理、规范使用农药,避免多余残留农药直接排入水体,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源产生污染。对于畜禽养殖户要进行定期检查,对于随意排放污水者,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给予一定惩戒,杜绝随意排放行为。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均采用圈养模式,圈舍尽量远离取水口,并采取相应防渗措施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从源头控制污染。在水源保护区内,严格限制新打制备井,严禁任何通过河道、井孔、第四系浅井污染深层地下水的行为。通过构建水质、水量监测系统,保证饮水质量达到标准。另外,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在农田及饮用水源之间构建生态缓冲带,借助生态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并吸收、分解农田当中残余的氮磷营养物,为地下水源提供保护屏障。

3.2合理把控水源工程

对于农村饮水工程,要严格建设标准,高标准设计工程、高标准实施工程,避免出现各种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生,重视对水处理、消毒等重要环节的设计和建设,重视水质检测工作,可以在水源工程开工前制定严格的水源水质检测管理制度。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全封闭水源建设,避免各类污染。

3.3科学规划,逐步实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不仅要求有水饮,而且要求饮用安全水,饮用方便的自来水。改善饮水卫生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愿望。为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应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解决方案,优先安排水质性缺水农村集镇、居民聚居点、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以集中与分散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对人口集中区实行联乡联村集中供水,人口居住分散区以家庭为主建立分散式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明确工程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必须以提供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的水为目标,建设标准既要与现在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要适当超前。

3.4重视宣传教育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落实职责,还需要广大农村居民共同参与其中。因此,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当中,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可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同时,要加强责任机制建设。对于部分恶意排污的农户,要给予警告及惩戒,对污染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饮水环境。

3.5强化水质监测工作

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建立水质检验制度,全方位、动态化地监测水源水质,及时、全面地分析水源水质的变化情况,准确地评估水源水质,保障数据的准确性。注意合理布置水源水质的监测地点,科学地选择水源水质的监测项目,针对不同的农村地区不同的水源水质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项目,有效地控制水源水质的监测时间和频率,采用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水质评价标准。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缺饮用水、水质差、用水难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推进新城镇化建设的掣肘点。农村饮水安全关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政府部门要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减少饮水不安全人口,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体制,盘活机制,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以及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立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7(01).

[2] 罗锋.咸阳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面临问题及对策[J].陕西水利,2017(01).

[3] 张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