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谈论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肥胖谈论的研究进展

杨涵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肥胖谈论是一种关于身体外貌交流的社会现象,特别是指女性之间关于外貌、体型、饮食习惯和锻炼通常以自我贬损的形式出现的谈话。达尔文的进化论,从众理论,自我客体化理论等都能对其做一定的解释,具有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在目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有很多的成果,对肥胖谈论概念的界定、范围的规范、可能的诱发因素,参与肥胖谈论的各种范式研究,肥胖谈论对身体意向、饮食失调、情绪等带来的消极影响都有一定的成果。元分析和跨文化研究也在进行中,未来的研究应增加对肥胖谈论的纵向研究、继续深入跨文化研究、规范更多的实验范式,多讨论肥胖谈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肥胖谈论

1、引言

肥胖谈论(Fattalk)是一种各种文化中都常见的谈话现象,女性经常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意,并且在朋友间讨论这种不满意。Nichter和Vuckovic将其定义为女性之间关于体型、体重等相关话题的一种谈话方式。Ousley等人通过脚本的方式探究了女大学生肥胖谈论的主要内容,其包括五大主要方面:将自己与理想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做比较;将自己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与他人做比较;害怕自己变的更胖;对他人的外貌和体型进行评价;讨论节食和锻炼的各种技巧等。已有研究发现,93%的女性会频繁的参与到肥胖谈论(Ousley,Cordero,&White,2008)。肥胖谈论现已发展成为了社会中青少年女性社会交往的另一种范式,青少年女性在频繁的参与到肥胖谈论中,或者处于社会比较的压力,或者出于其他的原因,频繁的进行自我贬损。长久处于肥胖谈论的环境中,会使得肥胖谈论中所涉及到的不合理饮食标准和幻想中的身体标准会逐渐内化到青少年女性的思想中,从而对生活产生一些影响。

2、理论背景

肥胖谈论(Fattalk)由来已久,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并不胖的女孩子在跟伙伴们抱怨自己腿又粗了,胳膊上的肉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这都是我们对其进行的经验性描述。1994年,人类学家Nichter和Vuckovic率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定性研究,他们通过访谈法对美国青少年女性(高加索人、黑人和拉丁人)的饮食习惯、节食和外貌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女生对自己的体型和体重包括节食和锻炼等经常进行消极描述,对自己的身体有很高的不满意程度,Nichter和Vuckovic认为这种谈话是具有程序性的,他们将这种谈话命名为Fattalk(肥胖谈论)(Nichter&Vuckovic,1994)。

肥胖谈论不是简单的一种谈话主题,而是包括进化论、历史和文化的依据(Martz,Curtin,&Bazzini,2012)。达尔文曾指出自然选择和性别选择对进化论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性别选择既包括在吸引异性方面与同性的竞争也包括选择具有某种特质的异性作为伴侣。在选择伴侣时,男性和女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女性在选择伴侣时通常更加关注可靠、诚信等相关的特性,其想为自己的后代营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而男性在选择伴侣时更加关注漂亮、身材等外貌特性,其相信选择一个漂亮的妻子能为他们适当的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且自己也会有一个更加健康和好看的孩子。这种择偶观念的不同是的确存在并且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的,女性已经意识到了身体吸引力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并且也承认这种重要性,在肥胖谈论的过程中,女性探讨彼此理想中的理想身材,并明知道其并不太可能实现,却还是为之奋斗。

客体化理论认为,西方社会的女性被当做一种有价值的物体,对他们依据外貌进行观察和评价。女性将这种评价内化,把自己的身体当做物体来看待,作为第三方来随时审视自己的身体,就会形成自我客体化。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会导致女性的自我客体化,同时自我客体化水平的提高会加深身体不满意的程度。肥胖谈论表达的就是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程度,以社会的态度和要求来评判自己的身体,是自我客体化的一种代表性行为。

从众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规范性影响时,Arroyo(2014)认为在社会压力下人们都希望被团体接受,规避被团体拒绝的风险,人们把从众作为印象管理的一种方法,想通过表达从众来获得团体的接纳和喜爱。在进行肥胖谈论时,若有相当的成员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那么会引起同伴相继提出这种观点,大家一致的表达对自我身体的不满意。

3、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过去的大量研究表明,肥胖谈论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身体不满意、饮食失调以及消极情绪等,同时,研究者们以及临床医师对肥胖谈论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可以看作是对文化价值和理想外貌内化的一种反应,大量的应用于身体不满意、饮食失调行为的发展研究中(Ousleyetal.,2008;Sharpeetal.,2013)。

首先从认知上来看,肥胖谈论会增加自己的身体不满意度,而身体不满意与自我价值感显著相关,高水平的身体不满意感会降低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其次从情绪上来看,肥胖谈论容易激发消极情感,容易引发抑郁、社会焦虑等问题;最后从行为层面上来看,“理想瘦”的内化和变瘦的社会压力可能会引发节食行为、暴食行为甚至自杀行为,由于身体不满意而促发的不健康的改变体重的行为、甚至药物滥用都十分严重;但肥胖谈论也不是只有缺点,毫无优点,已有研究显示肥胖谈论对社会适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1对身体不满意的影响

研究者利用量表探究肥胖谈论与身体不满意关系时发现,肥胖谈论能够预测身体不满意(Warren,Holland,Billings,&Parker,2012),研究同时发现肥胖谈论对身体不满意的影响作用,相对于青少年,在成年人中效果更显著,而且研究发现在儿童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Sharpe,Naumann,Treasure,&Schmidt,2013),可能是因为很少有儿童与自己的朋友进行肥胖谈论。

针对身体不满意而言,若是自己与"理想瘦"标准的一致性,或与重要他人对自己要求的一致性,表现出身体满意度高。若是目标与标准出现不一致性,即产生异化效应,有可能会出现两方面的情形,一种是达到并超过标准,不仅能产生满意感而且会带来额外的幸福感,如体重轻于自己设定的标准;另一种是不及目标自然而然引起的强烈身体不满意感,如未完成自己的减肥计划带来的内疚感。

在肥胖谈论中,同伴会以一些不可达到的身材标准作为自己的理想身材来评价自我,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所倡导的不切实际的身体美标准会对产生身体不满意产生极大的影响。

3.2对情绪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感知到理想体型比如瘦或是有肌肉等的社会文化压力与消极情绪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感知到的有关理想体型的社会文化压力越大所感受到的消极情绪的程度越高;在对友谊质量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暴露和情感分享对女性和男性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女性同同伴进行过多的自我贬损的谈话,会更容易产生更多的抑郁情绪;肥胖谈论如果成为了一种内化理想型体型的途径,抑郁水平会得到增加。

肥胖谈论对情绪的影响还与参与谈论的对象有关,与具有低BMI的个体进行肥胖谈论时会感到更多的消极情绪、与具有高BMI的个体进行肥胖谈论时,激发的消极情绪比较少;根据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InterdependenceModel),肥胖谈论在BMI和抑郁之间有调节作用,当个体肥胖谈论水平较低时,高BMI的个体进行肥胖谈论会对自己有更高的消极情绪,但是对于高水平肥胖谈论的个体来讲则不然,高BMI的个体在进行肥胖谈论时,会对朋友的消极情绪有更大的影响。

3.3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饮食失调现象普遍流行,4%到9%的女性具有饮食失调症状,对饮食失调的研究发现,身体不满意是形成饮食失调的重要原因(Clarke,P,2010)而肥胖谈论通过影响身体不满意进一步对饮食失调产生影响。直接对肥胖谈论和饮食失调进行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女性中,暴露在同伴之间的消极的身体谈论以及一些跟节食行为相关的话题能够增加身体不满意,节食行为、对食物的关注程度、以及暴食症状。另一项关于饮食障碍与非饮食障碍女大学生受肥胖谈论影响的研究发现,有饮食障碍的女大学生比非饮食障碍女大学生更多的加入到肥胖谈论中,并且在研究中提到肥胖谈论的5个方面(包括饮食锻炼习惯、担心超重、与他人比价、关注他人体型外貌、食物替代减肥计划),饮食障碍者参与肥胖谈论次数均显著高于非饮食障碍者。

有关于饮食障碍与肥胖谈论的元分析验证了饮食障碍与肥胖谈论之间的关系,其选取了发表在美国心理学认证期刊上的有关饮食障碍与肥胖谈论之间的68篇文章,验证了肥胖谈论与饮食障碍间存在着明确的相关,虽然相关比较微弱,但是是显著性的。

3.4对社会的适应作用

肥胖谈论作为一种存在在各种文化中的普遍现象,其除了以上会造成的问题外,也有另外的作用。肥胖谈论作为青少年女性交往的公共模型之一,其可以引出“社会确认”,明确的通过肥胖谈论表明“我们是一国的”、“我们可以一起玩耍”,进而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在一些情况下,肥胖谈论的主题可能是在掩盖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一个女生在分手后说自己胖可能不是真的认为自己胖,只是在掩盖她失恋后的难过或是生气等其他的情绪,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女性越来越不愿意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特别是和生气相关的,而是用一些其他的情绪来掩盖,肥胖谈论在一些时候起到了掩盖其他情绪的作用;肥胖还在当参与到一些可能增加体重的行为活动时,能够减轻一些自我的内疚感,比如一群女孩子去吃甜品,某个女孩子说,吃了这块蛋糕可能我的腿会变的更粗,其他的女孩子会说,没事看看我的,我比你更粗;吃吧吃吧没关系的,这时对长胖的恐惧和对吃蛋糕的自责程度会减少;肥胖谈论还可以增加同一组织间的联系感和认同感,通过讨论同一个话题来增加彼此间的认同、通过一起嘲笑某个人来增强组织间的联接。

4、未来发展方向

在国内,有关于肥胖谈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南大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室,吴双双曾在16年在心理科学进展上对肥胖谈论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杨婷婷对同伴压力对女性身体自尊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吴双双对社会比较在肥胖谈论与身体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也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国内的进展目前如此。

在国外,有关肥胖谈论的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研究方向主要有引发肥胖谈论的因素的探索、肥胖谈论对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不同影响的跨时间研究、肥胖谈论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女性的影响的跨文化研究、饮食障碍与肥胖谈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元分析研究、抑郁障碍与肥胖谈论之间关系的研究、肥胖谈论之间的性别差异等等。

有关肥胖谈论的科学研究才发展了20余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因素可以探寻。肥胖谈论的跨文化研究和跨时间研究值得继续深入,目前很多研究都是基于美国、亚洲局限于日本和韩国,中国目前的研究较少;年龄阶段也局限于大学生较多,对青少年和中年女性的考察较少。还可以继续丰富实验室试验,努力得到更多的研究范式。目前关注的比较多的是肥胖谈论所带来的副作用,少有关注肥胖谈论的积极作用,但肥胖谈论是否毫无积极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研究肥胖谈论的积极作用上,也可以多做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双双.(2016).肥胖谈论:心理学视角下的沟通方式,心理科学进展

[2]杨婷婷.(2010).肥胖谈论中同伴压力对女性身体自尊的影响

[3]郑盼盼,吕振勇,ToddJackson.(2015).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4]张香宁.(2015).女大学生依恋和肥胖谈论对身体不满意的影响研究

[5]陈红.2015)中国人身体自我及饮食行为研究:十年回顾,心理与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