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治疗分析

周锋平

湖南省湘南学院附属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探析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在微创置管后注射地塞米松、异烟肼治疗,观察组在术后注射尿激酶、异烟肼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8%,优于对照组的77.05%(P<0.05);观察组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情况以及胸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置管术后注射尿激酶可提高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用药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尿激酶

结核性胸膜炎是呼吸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极易受损,影响预后。本文对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表现均符合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相关诊断标准[1]。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中,男49例,女12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为(41.23±2.31)岁;观察组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41.74±2.35)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微创置管术,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对照组注射5mg地塞米松(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492,1ml:5mg)、0.3g异烟肼(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182,2ml:0.1g)治疗,每周注射三次,以无体液流出为停止治疗标准。

观察组注射尿激酶、异烟肼治疗,异烟肼的注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给予患者5万U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40,10万单位)经胸腔内夹管注入,注入4小时后打开引流管,以无体液流出为停止治疗标准。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情况、胸膜厚度、抽液次数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以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疗效判定[2]: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胸部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胸水完全吸收,且胸膜增厚粘连症状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经检查,胸膜出现轻度增厚、轻度粘连。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缓解,存在胸水,有明显胸膜粘连。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为77.05%(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抽液情况及胸膜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情况以及胸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抽液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胸膜腔,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畏寒、全身乏力、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干咳[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是否会出现包裹的决定性原因包括引流情况、治疗情况以及积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等诸多方面。常规的穿刺治疗效果不理想,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抽液极易导致患者的胸膜增厚,继而出现胸膜钙化,甚至会演变为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

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关键是控制胸膜炎症扩散,清除胸腔积液。尿激酶属纤维蛋白溶解酶,可在胸腔内将酶原迅速转化为白溶酶。通过此种转化形式,可使胸腔内的胸液充分溶解,降低胸液的粘稠度,加速积液引流。此外,在微创置管术后给予患者注射尿激酶可避免纤维素沉积,避免胸膜肥厚及包裹范围扩大,从而保障胸腔积液的顺畅引流,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尿激酶中的抗原性较小,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情况以及胸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术后给予尿激酶注射,可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微创置管术后注射尿激酶可提高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用药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加尿激素注入胸腔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92-93.

[2]薛存波.甘露聚糖肽联合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80例疗效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9(7):512-513.

[3]杨燕,宁康娟,黄文燕.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1):110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