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朱炜李金波李国霞谢友娣

朱炜李金波李国霞谢友娣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513000)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儿影响。方法将16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关键词】〖HTSS〗镇痛分娩活跃期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6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2-002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孕妇对分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镇痛分娩以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是所有产科医师关注的课题。我院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6月在我院要求分娩镇痛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取未施行任何镇痛的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20~28岁,均为足月第1次妊娠、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麻醉禁忌证,无内科疾病或妊娠并发症,病例组分娩前签署麻醉同意书。

1.2方法

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3cm)时,取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4cm,连接PCEA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内镇痛液为0.125%罗哌卡因和0.2mg枸橼酸芬太尼混合液80ml,持续镇痛注射药量为3~5ml/h,单次加强剂量2-5ml,在进入第二产程关闭。疼痛标准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4级。0级:无痛,安静合作;1级:轻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2级:中度疼痛,难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3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镇痛后0级及1级疼痛为镇痛有效。此外,观察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等情况。对照组常规施行“导乐”分娩,即在第一产程中由专人陪护,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产痛程度表现为0~1级为有效。观察组有效76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效17例,有效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两组产程及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约3h。观察组80例产妇有10例(10/80)改为剖宫产,对照组有27例(27/80)改为剖宫产,手术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0例,4~7分4例,≥8分76例。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0例,4~7分5例,≥8分75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产后出血量比较

两组分别为观察组(150±25)ml和对照组(165±2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产妇产程中生命体征稳定,均未发现明显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这些反应。

3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子宫下段和宫颈管扩张以及盆底和会阴受压可激惹其中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使产妇产生剧烈疼痛的感觉。镇痛分娩在国外已经是常规分娩的形式,在美国产妇选择镇痛分娩占85%,英国高达90%。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孕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许多孕妇在临产后因为惧怕宫缩痛而要求行剖宫产,使剖宫产率愈来愈高,相对于顺娩而言,剖宫产对母体伤害明显大于顺产,术后恢复较慢。为了减少对母体的损伤,我们鼓励孕妇阴道分娩。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镇痛分娩镇痛效果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同时减低剖宫产发生率,而对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无明显影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锁良,吴施慧,卜志英.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737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6):365.

[2]应诗达.产痛的神经传导和产痛产生的生理基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81.

[3]吕波,温伟浩.罗哌卡因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