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阴道分娩与心理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初产妇阴道分娩与心理护理干预

刘轶鸿

刘轶鸿(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沈阳110013)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372-02

【摘要】目的增加正常临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正常产率及剖宫产率。结果试验组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正常临产产妇启动心理干预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初产妇阴道分娩心理护理

产妇入院后环境生疏,医护人员的形象、语言、行为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我国各大医院剖宫产率迅速升高,有些医院已经达到了50-70%[1]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15%[2]。为了减少剖宫产数,我们通过陪伴初产妇,取得了产妇信赖,选择一些丰富临床经验及极强责任心医务人员根据产程的进展,进行有效的护理指导,自2007年我科全面开展心理护理程序运用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顺利,增加自然分娩率,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年龄22-35岁,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经完善检查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按分娩常规处理。

2护理

2.1提供分娩前的指导准备

由于教育方式单一,调查报道仍有一部分孕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缺乏[3],突出表现在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因此详细向初产妇提供分娩期间身体上、心理上变化的资料,向其介绍宫缩及宫口扩张情况,对于一些思想过度恐惧焦虑的初产妇鼓励她们练习呼吸放松技巧,使其树立信心,放松情绪。在与初产妇交谈时做到专心、认真、耐心,满足其心理需要,增强分娩信心。

2.2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历时较长,初产妇大多缺乏分娩生理知识,对宫缩疼痛往往产生焦虑,而焦虑使得病理产科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加[4],以及恐惧心理而影响休息,体力消耗,过度紧张,易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颈扩张缓慢或水肿。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应向初产妇介绍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以稳定情绪,用宫缩疼痛间歇期休息,正确利用腹压配合宫缩有效的促进产程进展。对体质较弱、宫缩乏力、产程较长的初产妇还应安慰和鼓励,增加产力,指导其调整节奏,产生有效的宫缩,必要时静注高渗糖补充能量。少数初产妇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导致宫缩扩张缓慢甚至宫颈痉挛者给其听音乐,擦拭额头的汗,握住产妇的手,按摩初产妇的腰腹部以减轻疼痛及转移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宫颈局部用解痉药物等,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对初产妇进行每一项检查,或采取一些措施时,都要耐心解释,以取得她们的理解和配合,保证其心理舒适。同时,要严密观察宫缩胎心音情况,并向初产妇提供目前产程进展情况,使其安心。避免过度消耗体力,鼓励产妇利用宫缩间歇时间,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离床活动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2.3第二产程的心理护理

第二产程历时短,但宫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间歇期短,胎儿先露多已下降至盆腔,压迫盆底引起产妇反射性疼痛时应指导产妇摆好体位,排空膀胱,消毒会阴部,阵缩开始时,嘱产妇深吸一大口气后屏气使腹壁肌肉及膈肌收缩,促使胎儿下降,间歇时休息。当着冠时,宫缩出现应嘱初产妇呼气,待阵缩过后再屏气,以防止会阴损伤。此产程中有少数初产妇出现宫缩乏力和体力不支,不会增加腹压不足,除用药物调节外,应鼓励初产妇增加信心,消除顾虑,配合宫缩运用腹压,娩出胎儿。

2.4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多数产妇筋疲力尽,此时应让产妇安静休息,但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脉搏、呼吸、血压及阴道检查是否有产道损伤,检查时手法应轻柔、熟练,避免弄痛产妇。如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应避开产妇处理,以免增加初产妇的精神负担。处置后,做好相应的处理,同时让产妇亲吻新生儿,母婴肌肤接触,使初产妇得到安慰,减少顾虑,稳定情绪。

3结果

试验组顺产87例,剖宫产13例(13%),均由胎儿窘迫、持续性枕后位、中骨盆狭窄等产科因素而行剖宫产。没有因为恐惧、疼痛难忍而行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忧郁症的发生率为0。产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9%。对照组顺产70例,剖宫产30例(30%),其中除12例由产科因素行剖宫产术外,18例均由心理过度紧张、恐惧,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引起滞产而行剖宫产。其中由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1例,产后忧郁症2例。产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为85%。

4讨论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分娩这一非常时刻对产妇来说,既有喜悦、期盼,又有恐惧、担心。尤其是初产妇没有经验,对即将到来的分娩产生焦虑、情绪紧张,严重影响了产程进展,甚至造成难产。将心理护理运用于分娩过程中,使产妇在面对生产过程中,不感孤独和无助,反而使其安心,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感受到了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在其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为了新生儿及产妇人身安全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从而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真真正正的落实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郭素芳.1971年至2003年我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3):145.

[2]石一复.国内外剖宫产率的演变和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1):661-662.

[3]肖红.陶春燕.周美兰.孕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认识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9):93-94.

[4]牛爱琴.产时焦虑情绪对产程进展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