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肠内营养物质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3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肠内营养物质的效果观察

唐冉冉

唐冉冉(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066000)

【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物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营养不良的预防效果及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确诊患者30例作为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时段入院,符合匹配条件的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化疗期间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为仅应用正常饮食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分别于化疗一个周期后(28天)、化疗两个周期后(56天)、完成整个化疗周期后复查评估营养状况和化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一般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化疗第一个周期后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化疗第二个周期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化疗前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指数均低于化疗前,其中研究组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辅助应用肠内营养有利于机体营养功能维持,利于患者完成化疗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096-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不仅可以补充手术和放疗的不足,还可以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其生存期。但化疗的毒性及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极易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生是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治疗期间最常见而且最难处理的一个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恶化、生存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增加、治疗疗效下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病质状态甚至死亡。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自身机体营养缺乏以及化疗引起的营养不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回顾统计和实验对照,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同步预防应用肠内营养物质作出效果评价,旨在提高化疗患者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肠内营养物质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符合1:1配对匹配条件(年龄相差12个月内,性别、居住地、疾病种类相同,家庭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相仿),化疗期间不应用肠内营养物质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有明确的病理或细胞学诊断标准确诊。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的初发患者;②遵医嘱均接受化疗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肿瘤患者;③所有患者无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感染性疾病,未使用干扰本研究的免疫、生物和药物治疗,肝肾功能正常,无消化道梗阻和肠瘘,消化吸收功能基本正常;④性别不限;⑤年龄在18岁以上;⑥受教育程度不限且能较好合作者;⑦能清楚的理解并回答所问的问题;⑧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危重病例、神志不清,无法清楚表达自己内心感受;②合并较严重的认知及精神障碍;③有其他免疫、代谢或者感染性疾病等对研究数据可能出现干扰的;④病人不合作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1天监测各项观察指标。化疗期间,两组患者热能供给量均为125.5kJ/kg.d(30kcal/kg.d),蛋白质供给量均为1.0g/kg.d。实验组患者于化疗第1日开始,除口服常规饮食外,根据病情额外增加口服或经消化道管饲标准能量密度的肠内营养制剂500~1000ml/d,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及吸收情况选择短肽型或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通过口服常规饮食来摄入热能和营养。对所有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宣教,记录饮食摄入量。化疗期间监测各项观察指标。

1.3观察指标

①、一般状态调查: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营养状态评估利用公式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标准为18.5~23.9,若小于18.5则为营养状况较差。②、营养指标检查:分别在化疗前1天、化疗一个周期后(28天)、化疗两个周期后(56天)检测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肝肾功能变化,评估一般营养状况。③、治疗效果评价: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浅表淋巴结情况、有无远端或其他脏器转移灶,了解肿瘤有无活动进展,评价治疗效果。依据疾病种类不同,在完成整个化疗周期后(4~6周期),统计整个化疗周期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及化疗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一般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评价;因不良反应未能完成整个化疗周期或者化疗方案变更的患者按照治疗终止处理,以该患者末次病历资料日期为准,统计其出现概率。

1.4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无消化道反应,进食无明显差异,摄入总能量和蛋白质按公斤体重计无明显差异。化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食欲均不同程度下降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其中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多于研究组,且消化道反应重于研究组;研究组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消失。化疗前与化疗第二个周期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平均体重-(0.9±0.8)Kg,研究组平均体重+(0.5±0.6)K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营养指标:两组患者于开始化疗前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第一个周期后,两组指标差别不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二个周期后,研究组化疗前后指标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较化疗前降低(P<0.0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效果评价: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延后或终止化疗不良事件,两组患者于化疗两个周期后行相关检查,病灶均无明显进展,疗效为稳定,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毒性反应所引起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化疗效果,甚至导致化疗改变或终止。据报道,每年全球大约有200万肿瘤患者死于这种严重的营养不良[1],85%胃癌患者、6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出现恶病质[2]。我国每年约有150~180万例肿瘤新病例,而超过80%的肿瘤病人存在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营养对肿瘤治疗及营养对改善肿瘤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很多肿瘤病人都是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多次接受放、化疗,甚至手术治疗,由于营养素的摄入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均产生障碍,导致了药物毒性作用增加。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因此,对化疗患者应重视其营养不良症状,积极的营养补充是当前有效治疗的重要课题。当化疗患者不能摄入足够的食物时,应及时采用药疗及食疗促进患者食欲,补充所需基本物质,防止和减轻营养不良的发生[4]。诸多文献表明,手术、化疗等每一种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患者的饮食和营养产生不利影响,使患者免疫损伤进一步加剧,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营养支持可提供机体适当的营养底物,维持机体的组成以及生理和免疫功能,减少或避免由于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5~8]。同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的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9、10],尤其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肠内营养制剂中含谷氨酰胺、精氨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核苷酸等特殊营养物质,可改善免疫功能和氮平衡[11],改善患者预后。此外,肠内营养制剂实施方便,费用低廉,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创伤、手术及重症胰腺炎患者,效果明确,能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减少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2~14]。

本研究中,证实了化疗期间在热能和营养素的足够摄入条件下,研究患者营养状况和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一次化疗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营养状况和耐受能力方面相差不大(P>0.05),此现象可能由于化疗次数少,引起的损伤差别不明显,且患者消化道反应较弱,恢复快,摄入营养方面差别不大。故在短期内,肠内营养与常规营养无明显差别。在第二周期结束后开始,研究组的营养状况未见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提示在反复化疗损伤的环境下,肠内营养能不受化疗导致的消化道反应影响,为机体提供热能和营养,且效果显著。通过整个化疗周期的数据统计,研究组患者无因化疗反应终止化疗事件发生,而对照组因身体不能耐受下一次化疗而推迟或终止化疗,可见肠内营养制剂对提高患者耐受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临床辅助效果。此外,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结束后经效果评价调查,两组患者均无病灶进展,疗效为稳定(P>0.05),可推论出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补充营养物质并不会提高肿瘤进展的发生率。

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方式及药物不断完善,恶性肿瘤患者对治疗效果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于化疗期间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合理的给予营养支持,以便更有利的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机体恢复以耐受进一步的治疗,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应恶性肿瘤患者对治疗和生存期生活质量的需求,对肠内营养制剂预防患者恶病质的研究会不断深入,通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明确它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VonMeyenfeldtM.Cancer-associatedmalnutrition[J].EurJOncolNurs.2005,9Suppl2:S35-38.

[2]StewartGD,SkipworthRJ,FearonKC.Cancercachexiaandfatigue[J].ClinMed.2006,6(2):140-143.

[3]胡雁.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4]严冬桂.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及饮食[J].中华现代.2007,4(10).

[5]吴国豪.实用临床营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9-218.

[6]杨炯,毕建威.消化道肿瘤病人围手术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84-187.

[7]KameiH,HachisukaT,NakaoM,etal.Quickrecoveryofserumdiamineoxidaseactivityinpatientsundergoingtotalgastrectomybyoralenteralnutrition[J].AmJSurg.2005,189(1):38-43.

[8]BowlingTE.Enteralnutrition[J].HospMed.2004,65(12):712-716.

[9]李显蓉,韦思敏.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4,10(3):216.

[10]SchattnerM.Enteralnutritionalsupportofthepatientwithcancer:routeandrole[J].JClinGastroenterol.2003,36(4):297-302.

[11]蒋小华,李宁,朱维铭,等.肠内免疫营养对手术创伤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01):46-49.

[12]MarikPE,ZalogaGP.Immunonutritioninhigh-risksurgicalpatients:asystematicreviewandanalysisoftheliterature[J].JPENJParenterEnteralNutr.2010,34:378-386.

[13]PetrovMS,LovedayBP,PylypchukRD,etal.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enteralnutritionformulationinacutepancreatitis[J].BrJSurg.2009,96:1243-1252.

[14]MazakiT,EbisawaK.Enteralversusparenteralnutritionaftergastrointestinalsurger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intheEnglishliterature[J].JGastrointestSurg.2008,12:73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