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率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率影响分析

韩明

唐山市滦县中医医院CT室0637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以痊愈时间、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及总有效率为评比项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上述项目,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早期康复护理

周围性面瘫是又称为面神经炎,是因面部神经管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积瘫痪,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无法进行抬眉、鼓嘴、闭眼等动作。中医针灸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早期康复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波动在28~67岁,平均(40.8±6.7)岁。

对照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波动在31~65岁,平均(45.5±6.2)岁。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如下:(1)面部肌肉按摩:在进行按摩前给予面部热敷,用双手对患侧面肌环形按摩,动作轻柔、力度适中,时间为5~15min,2次/天。(2)面部穴位按压:用中指或食指指腹按压阳白穴、太阳穴、颊车穴、地仓穴和翳风穴5个辅助治疗面瘫的穴位,按压力度在达到治疗的基础上再以患者承受力为准。(3)面部的功能锻炼:患者患侧面肌出现运动后,指导、鼓励患者进行皱额、示齿、鼓腮、闭眼、吹口哨等动作,每动作2个八拍,2~3次/天,可以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促进康复[2]。

1.3观察指标

以痊愈时间、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及总有效率为对比项。周围性面瘫评分表(Portmann)评分,总分20分,分数高低与面瘫严重程度呈反比。

1.4统计学处理

核算软件为:SPSS22.0版本,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痊愈时间、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对比

观察组痊愈时间为(12.2±3.8)天,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2组患者治疗前Portmann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Portmann评分(14.5±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2组痊愈时间、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

3讨论

因人面神经长,容易受累,任何相关病变都可能导致面瘫,所以周围性面瘫病因复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生活习惯不规律、承受压力大,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患周围性面瘫几率大大增加,不仅影响着工作、生活,还因面部的变化引起极大心理压力。其早期治疗在于恢复神经功能,方法包括针灸、神经吻合术、减压术、神经移植、神经交叉吻合术等[3]。早期康复护理通过护理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为患者进行面部按摩、穴位按压,并指导、督促患者进行面部功能锻炼,促进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环,刺激面部受损神经、使小血管痉挛得到缓解,避免面部肌肉萎缩,最终达到协助恢复面神经功能、改善症状的目的。

本文中,观察组痊愈时间为(12.2±3.8)天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ortmann评分(14.5±2.3)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结果为97.5%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更有优势。

综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改善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发艳.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在面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2):157+159.

[2]葛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5):281-282.

[3]刘建强,魏小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04):69-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