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方法

徐策

徐策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

摘要:乒乓球运动是我国较为普及的体育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乒乓球教学中应采用多样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教学方法。

乒乓球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我国乒乓球总体水平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出于这种爱国心理,提及乒乓球这项运动,国人心中都会有些许自豪的情绪。许多学生也出于这种心理去接触、学习、练习乒乓球,而乒乓球课程也因此成为高校最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但是,由于场地空间不够、缺乏硬件设施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高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开展并不是十分顺利。为此,许多高校为了扩招、评估的顺利进行,增加了体育馆、运动器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这从客观的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进步。但是,除了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高校乒乓球课程在教学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对目前高校乒乓球课的教学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培养兴趣,进行激励

在教学训练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这种兴趣激励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乒乓球的人文教育和情感激励来实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国球历史、阐明乒乓球运动的好处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教师也可向学生介绍世界著名的乒乓球赛事的情况,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精彩比赛,向学生介绍比赛的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给予鼓励与表扬,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而不是妄加批评与斥责,给他们设立一个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看到自己阶梯式的进步,从而激起其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对其提出更高要求,避免其骄傲自满,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前进。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

二、培养意识教学

乒乓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能动性。可以说意识是乒乓球运动的灵魂,正确和较强的乒乓球意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认真实践,日积月累。科学系统的意识训练与培养将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员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充分调动自身应有的技战术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挖掘出运动员更深层次的技术优势,攀登乒乓球运动的最高峰,在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注重教学目标

乒乓球的教学目标比较丰富,某高校是这样设定的:一是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二是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三是掌握常见乒乓球运动的创伤的处理方法,学会利用体育活动调整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四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在运动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并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目标设定是比较科学和具体的,但是在实际的大学乒乓球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条件的局限等,事实上乒乓球的教学目标仅仅完成了最基本的内容。基本内容的教学恰恰是最枯燥和乏味的,如果我们在这是不注重让学生树立远景目标、终极教学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将难以持久,并最终消极应付,难以取得实效。

四、进行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面对被设计好的问题,而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并对此积累知识和方法,它是一种实践性探究过程,是对乒乓球教学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会自主地学习乒乓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的规律性、技术特点,资料查阅后可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启发提问的形式来进行自主实践,大家对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探究性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强制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乒乓球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愿意主动去获取知识,另外这种教学方法使可使学生对完整的技术动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

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理论认为,运动成绩的获得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即体能、技能、心理因素的综合。大量的比赛实践已经证明,在现代体育竞技比赛中,心理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运动心理学家特鲁普说过,“运动员的实力在赛前已决定,但决定最后结果的往往是心理因素和技巧。”事实的确如此,在现在体育竞技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在乒乓球运动中也不例外。

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心理调控机制和开发学生的竞赛智能都有很多作用。在大学生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念动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等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对乒乓球学习,还是对于其他体育科目的学习,更重要的对于整个人生的丰富都有极大的益处。

六、结语

在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和训练中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但这些教学方法都需要符合高校学生的个性需要,要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动作要领,才能有效提高乒乓球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安东,王娟.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体育世界.2008.1.

[2]常铂.浅谈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J].新西部,2008.24.

[3]范玉华.高师体育系乒乓球课教学研究点滴[J].松辽学刊,1996.4.

[4]王汝英,朱会生.探究型教学法在大学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