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桂林市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2015年桂林市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分析

曾海燕1唐明2郭子韩3

(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医学考试中心广西桂林541002)

(2桂林市卫计委广西桂林541002)

(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桂林市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构成及考试结果,探讨目前桂林市临床卫生人才队伍状况,为改进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桂林市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生的资料,从总量、学历、所属单位级别、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加考试的临床类别考生共1530人,实践技能考试通过人数1068人,通过率为75.29%,医学综合笔试通过人数为713人,通过率为66.76%,总通过率为46.40%。考生构成不均衡,学历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考生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但临床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仍有待提高;考生单位存在分布的差异;建议把好临床执业医师的入门、教育关,为临床卫生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关键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366-02

现对2015年桂林市1530名参加临床类别考试的考生构成及考试成绩等进行分析,为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学教育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为完善临床人才队伍提出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资料来源于桂林市医学考试中心2015年医师资格考试信息数据库,以临床类别考生为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桂林市参加2015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全部考生,分析其考试成绩和影响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方差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

2.结果

2.1考生总体构成情况

2015年桂林市1530名考生参加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考生1007人,占70.37%,临床助理医师考生423人,占29.63%。

2.2考生成绩及通过情况

由于通过实践技能考试之后才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考生成绩通过率为46.60%,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学历考生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存在较大的不同(χ2=176.13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可知,本科学生通过率明显低于硕士、大专和中专。

2.3不同学历考生成绩比较

对不同学历考生的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医学综合笔试成绩作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考生的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和医学综合笔试成绩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工作单位的级别和环境也直接影响医师工作水平的提高。本次分析中基层考生占33.59%,而省、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考生占29.15%,硕士以上学历考生大多在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大中专考生一般分布在基层单位,这种情况表明了我国医疗人员分布不均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较大的关联性[1]。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高学历人员深入到基层,使更多医疗人才为基层群众服务。建议如下:

3.1提高医师资格考试入门条件

为桂林市临床医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应进一步缩减中专招生,加大本科生招生力度,同时限制无学历考生进入医师队伍[2]。建议有关部分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临床医师的学历,从而促进临床医师整体综合质素的提高。

3.2加强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依据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对医学教育实施改革,并积极的培养合格的执业医师。在教育改革中也要重视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贯穿素质教育,提高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3]。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水平的锻炼和提高。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原有的医学理论教学,同时要不断的考察制度方面的完善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以便能够做好医学教育和考试的成功对接[4]。

3.3加强改革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总结医师资格考试经验,制定一条符合中国特色教育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学习发达国家医师考试的先进经验,逐渐与国际上医师资格考试接轨,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范玉华,张俊华,张玲玲,等.中国卫生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J].淮海医药,2015,24(6):528-529.

[2]钱金方,张建国,沈志坤.探索和构建社区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616-618.

[3]王锦倩,刘雁飞,祁国明.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2):116-121.

[4]蓝顺琼.谈医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