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结石治疗应用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泌尿结石治疗应用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分析

文博

文博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株洲412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结石治疗应用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我科室收治的泌尿结石的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药物辅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排石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7%,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3.79%的结果,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3%,较比对照组82.76%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结石治疗应用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效果较好,提高排石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药物;效果

泌尿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常引发患者疼痛,排尿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近几年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造成泌尿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多,男性患者多余女性,治疗手段也逐渐向有效,微创,减轻患者痛苦方向转变。临床中泌尿结石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泌尿结石治疗应用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效果,特筛选2016年我科室收治的泌尿结石的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筛选2016年我科室收治的泌尿结石的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8例,年龄21岁到72岁,平均年龄(44.98±2.53)岁;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4例;病程2个月到9年,平均病程(3.12±0.79)年;9例单肾结石,6例双肾结石,29例输尿管结石,14例膀胱结石;结石面积0.09cm2到0.54cm2。对照组患者58例,年龄19岁到70岁,平均年龄(43.97±2.69)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病程4个月到8年,平均病程(3.61±0.62)年;11例单肾结石,5例双肾结石,31例输尿管结石,11例膀胱结石;结石面积0.11cm2到0.47cm2。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经超声定位,患者取仰卧位,碎石机电压设定为4一7KV,冲击次数为2000次到2500次。

两组患者术后叮嘱多饮水,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使用药物用盐酸阿呋唑嗪缓释片,每次10mg,每天1次。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排石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

1.4判定标准

患者结石排出,临床症状消失,通过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后结石阴影消失,判定为痊愈;患者有部分结石排出,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通过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后结石阴影有缩小或者结石部位明显下移,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结石排没有出,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通过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后结石位置无变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实施t检验,P<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3%,较比对照组82.76%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泌尿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患者表现为腹胀、腹痛,排尿困难等。结石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时间长,效果一般,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手术治疗的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患者的预后快,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的过程中,结石的的物理性质,结石的定位,治疗适应症的掌握都对治疗具有重要的关系。其中超声检查可以发现X线检查能够显示的阳性结石,同时对阴性结石也可以很好的显示,全面掌握输尿管结石梗阻所致肾积水的程度。碎石时超声可以对患者的病灶准确定位,引导体外冲击波准确的碎石。,但在结石排出体外过程中易对输尿管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导致平滑肌发生痉挛现象,使患者排石过程受到相应阻碍,因此临床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应联合使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对输尿管排石。而研究组患者使用的药物盐酸阿呋唑嗪缓释片属于一种平滑肌松弛剂。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平滑肌痉挛现象,促进患者有效排石。盐酸阿呋唑嗪缓释

片在进行平滑肌松弛基础上,对患者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A1A受体进行有效阻断,从而显著减少患者上述部位排石过程中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顺利排出结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7%,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3.79%的结果,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3%,较比对照组82.76%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泌尿结石治疗应用药物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效果较好,提高排石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永强,杨大英.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0):177-178.

[2]刘森.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315例疗效分析[J].医护论坛,2011,18(2):165-166.

[3]马向华,张小红.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2014,8(7):111-112.

[4]郭进兴.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9):4481-4482.

[5]金洪国.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检验,2014(3):165-166.

[6]周四根.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6例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