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杨立鸿

杨立鸿

(贵州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之后产科收治的急着53例为观组,并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收治的急者5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急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急着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急着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急着护理缺陷、护理纠纷与风险事件等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且还可减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产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65-02

随着公众医疗知识与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院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所谓护理风险管理,即为对已经存在的或是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处理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风险对患者的伤害和对医院名誉的影响,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证,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患者各5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产科收治的患者53例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产科收治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6.5岁,经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分娩22例;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7.1岁,经阴道分娩29例,剖宫产分娩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子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2.1护理风险识别识别、归类已存在或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其发生原因的过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统计、分析各种风险事件,界定高危事件、高发时间、人群、环节。

1.2.2护理风险评估识别风险,评价风险事件危险性、发生概率,通过分析风险危险性、风险严重程度、风险频率,发现产科主要风险因素:产程观察和处理、消毒灭菌、护理人员沟通和应急能力、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等。

1.2.3护理风险处理在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保病区环境的安静和清洁,强化对各种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特别的护理,护理人员真诚、亲切的与产妇沟通、交流,每天评估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指导产妇正确的进行母乳喂养和乳房护理。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新生儿脐部、日腔和眼部等敏感部位的护理工作,避免衣物和分泌物阻塞新生儿呼吸道,最终引发危险事故。在此基础上,还需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使其能够认真的履行护理责任和义务,为患者和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缺陷、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为实验统计、分析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护理服务质量、医院设备环境、疗效三个方面,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三个方面均较好为满意,两个方面较好为基本满意,否则为小满意,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整理、分析本次实验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为86.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产科病区风险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妊娠与分娩的异常:待产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危妊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母体胎儿血供应不足现象,最终胎死宫内。其中,高危妊娠通常表现为孕妇对分娩形成的焦虑情绪、妊娠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等。对于分娩期间的高风险因素,主要涉及难产、产道狭窄与羊水栓塞等。对于产褥阶段的高风险因素,主要有产后出血、产褥热与产褥感染等。胎儿新生儿因素主要表现为由于胎儿血供不足而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早产儿等。(2)认识方面的偏差:①医生与患者双方所熟知的医学知识不对称,导致人们对产科医疗抱有较大的期望。②产科直接关联着母亲与婴儿双方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意外现象,必将看作是医疗事故,进而引发医护人员发生纠纷。(3)工作人员方面的疏漏:护士没有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在医疗器械使用之前,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真正落实观察与定期故障维修制度等,相关人员也没有履行告知的义务。(4)其他产科高精尖诊疗技术措施的应用,例如遗产病产前诊断技术与镇痛分娩技术措施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承担的风险。

风险管理是在一个确定存在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的一个管理过程,产科作为一个迎接新生命的特殊科室,存在较多的风险,这直接影响着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应当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管理学科,其可以在成本最低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安全保证。在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认识到产科护理中存在或者是潜在的风险,对各种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解决措施,全面降低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护理有效性与质量,为母婴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管理模式。

此外,为了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与有效性,还应落实以下措施:(1)不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主要策略为:①有效结合教育与临床、不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与护理人员执业范围、实施全程护理质量管理策略、转变服务理念,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新入科的人员,应对其进行期限为3天的风险意识教育,并且还要保证风险意识教育效果。②做好风险评估工作。③切实履行告知义务。④规范操作规程与步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当配备专业人员监测,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⑤增强对护理人员层级培训力度,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重视产科护士的培养,可采用层级管理新培训模式制定各级护士培养计划与目标,不断改进护士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现象发生几率。⑥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主要以制度对各项活动进行一定的规范与约束,从而实现预防风险事故发生的目的。因此,医院应当在详细分析之前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合理的、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孕产妇的接诊、护送等方面的制度。同时,还应当在明确产科护理工作高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增强风险控制措施执行与落实力度。此外,还应建立防范医疗事故风险管理组,可以护士长为大组长,依据产科特征对不同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合理的细分,例如急救器械、物品管理等小组。当然,还需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责、管理范围与管理内容,每周至少定期检查1次。

总之,在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减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25-826.

[2]王庆碧.护理风险管理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4,(05):38-40.

[3]高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