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课审美意识的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初中语文写作课审美意识的培养探究

廖敏

廖敏

摘要: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初中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动笔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关键词:审美情趣;动笔训练;实例欣赏

非常喜欢朱光潜先生的这段话: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如何让这种审美情趣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呢?朱光潜先生在自己的文艺随笔中曾生动地举了如下一例:我想到一只虎不能画出一只虎来,但是我想到“虎”字却能信手写一个“虎”字出来。我写“虎”字毫不费事,但是不识字的农夫看我写“虎”字,正犹如我看画家画虎一样可惊羡。一只虎和一个“虎”字在心中时都不过是一种意象,何以“虎”字的意象能供我的手腕作写“虎”字的活动,而虎的意象却不能使我的手腕作画虎的活动呢了?这个分别全在有练习与没有练习。我练习过写字,却没有练习过作画。我的手腕筋肉只有写“虎”字的习惯,没有画虎的习惯。筋肉活动成了习惯以后就非常纯熟,可以从心所欲,意到笔随;但是在最初养成这种习惯时,好比小孩子学走路,大人初学游水,都要跌几跤或是喝几次水,才可以学会。

这也就是说:要想从心所欲、意到笔随的传达出自己感受到的事物,必须要养成一种勤于动手、准确表达的好习惯。

今天,笔者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动笔,在欣赏中有所创造,在创造中更深地体味情趣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堂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应该可以在不同的环节上体现出异彩纷呈的美,而这些美如能通过合适的引导将会在学生的笔下妙笔生花,使他们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极大的愉悦感,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达到审美领域中的升华。下面,我们就拿一些课堂实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般而言,导入语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它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到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一个精彩别致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通常这个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许多教师为了寻找一个自然而恰当的导入往往绞尽脑汁、茶饭不思。笔者认为这个环节完全可以以作业的形式教给学生来完成,然后课堂上加以展示。因为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被认可受表扬,在同学中成为佼佼者,所以势必会在课下研读文本及相关资料,并以精彩的文字展现自己解读到的美。事实证明,这种训练非常有效,既能快速有效的进入教学佳境,又能展示学生别具个性的语言风采,稍带还完成了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巩固。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例如:一位同学为了能让《再别康桥》的导入语不落窠臼,课前就自主阅读了《徐志摩传》,深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首禅诗这样说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同样的,在我心中,康桥和志摩的关系也是这样,即“寻常一样康桥景,才有志摩便不同”。正像有人所言:“康桥,因为有了志摩,而成就了它的灵性,径自走入了中国文学史灿烂的一页。志摩,又因为有了康桥,而找到了精神的皈依与寄托。”二者的缘分是前生就注定了的,康桥是单等志摩去“发见”的,而志摩无论如何辗转迂回,终是属于康桥的。二者之间一切都是默契相连,不必多言。

说起名句名篇,无论是从小到大自觉不懈的积累,还是慑于考试的无情和教师的威严而被动的积累,每一位同学都能随口背出数量不少的诗文。但是,如果进一步让其说出其中的味道和情趣,则绝大多数同学恐怕只是望洋兴叹。如何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动笔来写依旧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三合中学5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