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护理马月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3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马月梅

马月梅

马月梅(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骨六科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老年高血压不同于年轻人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高血压是由大动脉粥样硬化,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对血压的整合调节能力下降引起的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具有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发症多且重的特点。传统的老年性高血压护理范畴大致包括:心理治疗及护理、非药物治疗及护理、药物治疗及护理、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与护理,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的不断研究,使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不断更新与充实。

1老年高血液的定义

根据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则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

2.1血压波动大老年人血压的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由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老年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大多呈双峰双谷曲线,从早8:00到9:00形成第一高峰,10:00左右血压稳定,并逐渐趋于下降,12:00到14:00形成第一低谷,15:00到19:00又再现高峰,22:00睡眠后血压逐渐进入第二低谷。

2.2自觉症状不明显,缺乏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老年人患高血压后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感觉症状不典型,部分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高血压。大部分人对何谓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高血压的危害了解甚少,对其长期性缺乏心理准备。

2.3收缩压增高为主,占老年高血压的60%,老年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收缩压在60岁后则缓慢下降。

2.4常与多种疾病并存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增加。

2.5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及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2.6脉压增大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老年人脉压增大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2.7心理特点精神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不良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展极易形成负面影响。

2.8不注意合理膳食,不注意戒烟限酒,对饮食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重视不够。

3护理方法

3.1心理治疗与护理

研究表明老年性高血压病人心理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易激动等方面症状,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均与本病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对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措施包括:

3.1.1对患者的心理诱导,要让患者懂得动、静、禾、寿的道理,动即运动;静即是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保持乐观情绪,平静心境,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焦虑,有较大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们交谈等,以维持情绪稳定。

3.1.2对患者家人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其了解疾病发作的可能原因及诱因,照护知识与技能。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缓解其压力,克服焦虑情绪,祝使身心健康。

3.1.3对高血压长期治疗的家庭护理。家庭护理的重点应包括出院前的康复指导,严格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加强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等。对患者及家属可借鉴艾森克个人问卷及症状自评定量表(SC-90)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估,正确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

3.2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3.2.1戒烟研究表明吸烟可产生加压效应,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增加腹部肥胖,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削弱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扩张效应及增加左心室肥厚,戒烟后需注意老年高血压患者体重增加,限制其热量摄入,增加体育运动。

3.2.2减轻体重我国的一组队列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加1个单位,确诊高血压(BP≥160/95mmHg)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10%,超重者(BMI≥24kg/m2)高血压发病率是非超重者的2~3倍。减重途径:(1)减少每日的能量摄入,量出为入;(2)增加工余时间的体力活动;(3)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BMI>25即为超重,BMI>30即为肥胖。高血压肥胖者男性每天摄入热量以4589~5852KJ(1100~1400kcal)为宜,女性以4188~5016KJ(1000~1200kcal)为宜。根据肥胖程度,选择轻度限制热量5016KJ(1200kcal)、半度限制2508~5016KJ(600~1200kcal)和严格限制<2508KJ(600kcal),再根据饮食限制程度,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适当增减,轻度限制蛋白质摄入0.8~1.5g/(kg.d),中度限制1~1.5g/(kg.d),严格限制蛋白质在1.5g/(kg.d)以上。减肥时尤其热量摄入在5016KJ(1200kcal)以下时,特别注意膳食平衡,保证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指导病人勿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减少总热量的摄入。鼓励低热量饮食与增加体力活动相结合。

3.2.3限制饮酒:(1)评估病人饮酒史、饮酒量;(2)病人饮酒每天超过2杯相当于1盎司酒精,劝其减少到2杯以下;(3)饮酒时确有显著加压效应,劝其戒酒;(4)饮酒每天不超过2杯,其习惯可以不变,女性劝其每日饮酒少于2杯;(5)体瘦者最好戒酒,饮酒不超过白酒33g;(6)重度饮酒者减少饮酒后数日戒酒。

3.2.4减少盐的摄入,老年高血压患者食盐,每人每天3g以下,宜尽量多食新鲜蔬菜,减少食用盐腌制的咸菜,咸鱼等,适当增加些糖、醋、麻辣等不含盐的调料,尽量减少罐装食品、方便食品的使用。用代替盐减少钠增加钾的摄入。应指导患者及家属逐步适应低盐饮食习惯。

3.2.5每天增加3份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WHO/ISH和JNC-VI建议所有高血压病人采用低盐高钾的食品,可取得最大的降压效果,含钾多的食品有马铃薯、香蕉、橘子及各种绿叶蔬菜。

3.2.6每日摄800~1200mg钙,每日1磅牛奶再加蔬菜400g,即基本达到膳食钙摄入的标准供应量,已为高钙的不主张常规补充钙剂。

3.2.7摄入镁15mmol/d,鼓励多吃鱼肉,如蛋白质摄入很低、盐摄入较高的增加蛋白质摄入,每日补充14g膳食纤维素,增加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摄入。

3.2.8体力活动,最近研究表明,日常适度的活动比每周2~3次的剧烈活动更有效,让患者选择一项有趣的有能力从事的体力活动,选择一些不增加或很少增加自身或他人经济和社会负担的活动,尽量将体力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

3.2.9松弛疗法:焦虑和工作紧张与高血压发生有关,可采用心理干预提高病人处理紧张的技巧。

3.3药物治疗及护理

老年高血压个体化原则很重要,因其病情差异很大,年龄、体力、靶器官损害程度大不相同,并伴其他慢性病。WHO/ISH和美国JWC-VI推荐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和长作用钙通道阻滞剂,老年人用药反应比一般成人高3倍,在护理中:(1)要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有无高代谢障碍、钾缺乏及过敏反应、有无肾结石、耳毒反应。观察血常规及有无头痛等情况,老人药物不良反应不典型,要密切观察;(2)老年人用药剂量应从成人1/3至1/2用起,逐渐加量,最好用药不超过3种,超过5种应在监护下进行,并根据病情稍作调整;(3)密切观察降压效果,一般血压降至150/(85~90)mmHg为宜,降压幅度不宜过大,防血压降得过快,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4)慎重用药,应遵医嘱,中西药不重复使用;(5)指导患者安全用药,服用药物应有明显的标志,详细说明服用时间、剂量和方法,用温水服药后再多饮几口水,服药时避免卧位,长期卧床病人服药时头抬高并偏向一侧,定期检查服药情况,避免老人记忆力减退而引起的不按时服药,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结合日常活动,社会支持,简化治疗方案,改善其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4健康宣教

4.1饮食宣教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食盐量以不超过6g/d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4.2戒烟,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危害。限制饮酒,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25g/d,成年女性饮酒精量<15g/d,摄入酒精量>30g/d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饮酒还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4.3改变生活方式,适量运动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稳定血压水平,因此,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保障充足的睡眠,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循序渐进。

4.4高血压病是一个终身疾病,所以做好出院指导一样重要。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劳逸适度,避免情绪波动。

4.5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指导家属和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血压波动较大时午后可加测一次,保证老7~8h/d的睡眠时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要从患者的心理、生理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以稳定血压,帮助治疗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俊,王海燕.高血压现代治疗.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0:146-154.

[2]黄子杰.主编.预防医学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9.

[3]夏泉源.社区常见疾病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

[4]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9-61.

[5]刘力生.临床高血压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