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探寻薛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7
/ 2

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探寻薛梅

薛梅

新疆科盟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领域最为普遍的施工结构,随着规模的扩大,形式也带有复杂性,逐渐出现一些超宽以及超厚型建筑。对于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会在施工过程中预留临时性变形缝,即后浇带。施工期间会将后浇带保留一段时间,最后再将其封闭,确保整体结构没有缝隙。从后浇带的作用方面分析,可以消除建筑结构中的永久性变形缝,并且对裂缝进行精准控制,使建筑结构的性能得到优化。所以,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房建施工;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引言

对于房建施工来讲,加强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应用十分重要,其不但是保证房建施工质量与水平的基点,还是提高房建施工效率与效益的关键。基于此,相关部门需给予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将其内含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出来,给房建施工有序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1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设置规则

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与建筑的结构、材料、高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构件内外都有较大的应力,后浇带可以增加构件的承载力,保持构件内外力的平衡。后浇带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构件受力最小的部分,以抵御来自构件内部的应力。同时不能在构件的中间位置或者是剪力墙处设置后浇带,以防构件受力不均,个别受力点压力过大造成构件的损坏。在多层建筑中,后浇带钢筋要保持完整,不能被切割、焊接,以满足建筑结构的受力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后浇带钢筋必须先进行切割,再合理搭设捆绑,并保证钢筋两端的受力均衡。后浇带的宽度则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而定,一般是在5m左右。后浇带的施工时间为混凝土施工后的14d左右,此时建筑的沉降已经基本完成,施工效果最为显著。

2分析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2.1材料选取与建筑

对于混凝土浇筑,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只有科学的方案才会确保施工水平,需依据具体状况,有效控制模板侧压力。在确保模板钢丝网不受损的情况下,科学展开垂直后浇带建筑,对振捣器与模版间规定的间距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可以振捣完全,这时,需预防混凝土出现内泥浆流失的状况,确保材料应用安全,防止不必要的施工损失。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十分重要,应用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对材料有极高的要求,混凝土为首选。混凝土配比同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成败息息相关,对新旧混凝土界面进行有效处理。减水剂在适当添加施工材料,通过均匀配置及振捣,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强度。

2.2混凝土施工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时间需合理设计,伸缩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情况为一般浇筑时间选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达到两个月龄期后。可是沉降后的后浇带施工,需要完成建筑主体结构顶板混凝土浇筑以后两星期开始实施。房建实际沉降值需达到房建施工的相关标准,操作的执行要对设计要求严格遵循。为对地下施工缝隙进行处理,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提升,要对混凝土浇筑进行补偿收缩,还要用单层钢板网对后浇带两侧进行隔断。进行浇筑施工时,为对后浇带构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切实保障,确保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强度,就要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处于高温状态,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置于低温。另外,还要切实处理接缝问题,对浮浆和松散混凝土进行清除,调整并加固钢筋,对钢筋的结构强度进行保障,使其再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3模板施工

顶板梁后浇带、墙体和基础底板的施工属于后浇带模板施工主要组成部分,后浇带模板施工可有效提升房屋建筑质量。一般模板用竹胶板制作成梳子型,支撑就用钢管及木方龙骨,支撑与梳子板结合应用,这就是顶板梁后浇带模板。施工时用钢丝和双层钢丝网封堵固定模板。施工时要特别留意施工缝留位置,为防止漏浆现象,要在混凝土面与模板接缝处用海绵条封堵。为升高房屋建筑的承载力,后浇带两侧的梁板浇筑施工前期为悬挑结构。当混凝土强度可以满足房建施工标准要求后,拆除模板前要确保房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后浇带墙体模板施工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将铁件提前埋在外部墙体中,并利用焊接技术将外墙和预制板连接到一起,支撑材料选用用竹胶板和钢管,保障外墙防水以及回填土等工作的完成,为混凝土浇筑铺垫好基础;②巩固墙后浇带竖向位置的防水,在钢筋支护以及快易收口网竖向封堵的联合作用下,实现防水预埋效果。快易收口网具有操作简便,不易变形与剥落的特点;③应用水泥砂浆等材料,通过抹平、压光及干燥处理,保证混凝土墙后浇带外侧砖墙的厚度,还要完成防水保护工作,保障墙体结构稳定性;④联合混凝土与快易收口网,后浇带的基础底板模板就形成了。使混凝土浇筑与结合角形相嵌合,产生较大的粘力和抗剪力,从而使接缝更紧密;⑤将混凝土灌注到快易收口网,能够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为防止裂缝的产生,后浇带的支撑也能用联合快易收口网和普通传统支架的方法,减缓混凝土材料的荷载压力。

2.4顶板后浇带支模施工

(1)支撑环节,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构件通过浇筑已经成型,并不能将其作为悬挑构件,承担自身的荷载与上部施工荷载。顶板模板拆除期间,需要预留支撑至后浇带两侧位置,换言之顶板支撑过程中后浇带两侧完全支持单独支撑。根据受力情况展开计算,确定后浇带两侧位置的梁板悬挑跨度小于4m,立杆支撑可以设置2排;若悬挑跨度集中在4~8m,那么立杆支撑则要设置3排。(2)模板铺设环节,顶板支模期间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浇带处的顶板模板不能断开,需要和其他顶板模板共同铺设。整块模板、后浇带的铺设要保证垂直性,从而形成顺直拼缝。若顶板混凝土强度、拆模强度保持一致,那么可以将其他顶板模板拆除,也能够避免对后浇带底模的影响。后浇带梁模板可断开,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将支模封闭处理,直至后浇带中杂物全部清除即可。(3)卸荷与回顶环节选择带有上下调节功能的顶托,将其设置在支撑立杆的顶部位置,如果顶板混凝土强度、拆模强度一致,这时便可以逐根将顶托卸载,同时拆卸后浇带两侧位置的模板与龙骨。当这一系列操作完成之后,将顶板紧固,避免原支撑层因为满负荷而向下方传力。

结语

综上分析,合理应用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能够预防混凝土建设中出现裂缝,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后浇带施工中,在底板与墙体等位置布设一定裂缝,以便分开处理不同时期的施工结构,当收缩膨胀固定后,填充并处理混凝土建设中预留的裂缝,实现分散的结构有机整合到一起。另外,后浇带设施中需选用恰当的施工材料,重视对后浇带施工后衔接位置的强硬度分析,这是保证房建施工质量的基本条件。为此,相关主体需加大后浇带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应用力度,促使其存在的实效性发挥出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元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71+173.

[2]李庆文.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02-203.

[3]丁云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157.

[4]李大龙.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7,46(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