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履带式起重机的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履带式起重机的安全管理

蒲明亮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08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我国各行业进入了建设的高潮,而大型履带吊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械,众所周知吊装属于高危行业,尤其是特大型构件的吊装,必须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大型履带吊车必须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专业维修以加强对履带吊的专业化管理,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管理;维修保养;定期检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我国在石化、电力、钢铁、建筑、冶金、交通设施等行业进入了建设的高潮,而大型履带吊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械,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超大型起重机往往能“以能力换时间”,使工程模块做到最大化,对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艺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大型石化项目的落户其关键设备加氢反应器重量达1500吨以上,最重的为2044吨,电力领域随着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以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建设,超大型履带吊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在承担越来越多重任的同时如何做好这些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

1、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机械管理单位必须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大型履带吊进行安全管理,建立一对一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详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职能管理部门与司机的岗位责任制。

(3)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4)维保大修、改造、报废制度。

(5)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6)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7)操作人员交接班制度。

(8)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体系中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除了解通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外还需要对大型履带吊有全面的认识,能辨识出作业中的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建立履带吊安全档案,完善技术资料

安全档案是设备安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分析设备的安全状态、安排检修计划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建立设备安全档案是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起重机械设备安全档案包括:

1)起重机械出厂技术资料、产品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易损零件图、电气原理、电器元件布置图。

2)安装过程中需要的技术资料,安装位置,启用时间。

3)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书》。

4)日常保养、维护、大修、改造、变更、检查和试验记录。

5)设备事故、人身事故记录。

6)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维保及检测记录。

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援救预案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设立以单位领导牵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的紧急事故救援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引发的险情、意外事故的发生,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起重机械特点的应对措施。该措施应包括对起重机械出现事故后的处理原则,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程序、方法、步骤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协作等,并定期组织现场演习。

二、运行过程中的管理

1、设备的选型

在工程的实际使用中吊车的选型往往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一般包括:

1)工程现场周边的道路情况,根据道路情况选择合适宽度的履带吊,防止道路过窄造成行走过程中的坍塌。

2)根据工程吊装的具体情况,在制定吊装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现场环境情况和履带吊地基承载力、被吊物的起重重量,起升高度、起吊跨度等合理选择车型,工况,不能凭经验来选择车型。

3)选择出厂2-3年的大型吊车,这样的吊车,操作人员能完全掌握设备性能,整车安全设施先进,综合性能优秀,对于一些特大型履带吊如有条件尽量选择进口车型。

2、对工作场地的处理

大型履带吊在作业过程中,设备的自身重量、被吊物的重量通过履带下面所垫的路基箱传到地面上的,为避免产生地面下陷等事故,因此吊车进场前必须对吊装场地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换填和压实两种方法,换填主要包括换填灰土、沙石,浇筑混凝土专用平台等,这种方法往往应用在吊装场地承载力较低的区域。压实常用的方法有机械压实和机械夯实,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往往被大量采用,常用的地面承载力如下:混凝土地面100吨/,干燥沙土地面35吨/,潮湿粘土地面25吨/,根据实际的地面承载力情况来选用大小合适的路基箱。在做好地面承载的前提下需对地面进行找平,找平效果根据吊车的性能来确定,一般倾斜角不能超过3°,只有同时满足地面承载力和平整度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大型履带吊车的正常作业。

3、人员的管理

基层设备管理人员是起重机械设备最紧密的一级管理者,也是上级主管部门获得设备运行状况和有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因此,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该设备的重大决策。基层设备管理人员要对直接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奖惩制度,每年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各自所拥有的起重机械设备综合评定一次,确定相应的等级,然后确定对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的奖罚。

操作人员作为设备的直接驾驶者,按要求实行“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应做好每天的运行记录、和每月的检查记录,适时进行例行保养,出现故障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并配合维修人员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保证设备健康正常运行。并将每月的设备维护保养作为操作人员考核指标,按照考核结果按等级予以奖励。

3、所有指挥、司索、作业人员等都应具有相应的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一旦吊装方案制定完毕,作业人员必须按方案执行,如感觉存在风险可以经方案设计人员二次计算后再进行作业,不能凭个人经验进行冒险作业。

三、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维修,保养是起重机械能否保持后续生命力,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每年的年初根据设备实际情况申报维修计划,维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在厂家质保期的应尽量联系厂家进行维保,超过质保期的应选择有资质的修理厂进行维修。对于一些老旧设备具备升级条件的应联系相应厂家进行技术升级,不具备条件的应降级使用或停用。

在做好维修的基础上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降低维修成本。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推广以“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为主要内容的“十字”作业法,实行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应按照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的顺序进行,注重换季保养、走合期保养、停放保养等,不允许只用不养,只修不养。严格按照每次检验的要求进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安排专业检测维修,高度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在设备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把资金投入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中去,做到细水长流,以确保设备创造剩余价值。

四、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和监管力度

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是由于该类设备的特殊性,国家规定必须开展的一项综合性技术评定工作,检验工作必须由取得检验资格的部门进行。通过检验更好地掌握了设备的实际安全状况,提高对设备管理、使用的重视程度。通过检验查出隐患,下发检验报告书和整改通知书,使整改率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对维修改造设备、长期停用设备的启用检验工作,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结语

总之,大型履带吊车必须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专业维修以加强对履带吊的专业化管理,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