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不需要做宫颈涂片检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您可能不需要做宫颈涂片检查

代晓燕

资阳雁江区祥符中心卫生院(四川资阳641300)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其中健康体检成为评估身体健康情况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宫颈涂片检查是妇科检查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宫颈涂片检查有哪些注意要点呢?是否所有女性均要进行检查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宫颈涂片检查?

宫颈涂片检查,就是在女性的子宫颈获取细胞样本,置于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正常。就目前而言,宫颈涂片检查是筛查宫颈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数据调查显示,该项检查的实施,促使宫颈癌死亡率降低70%以上。其中,早婚早育、性病史、流产史、不洁性生活,是宫颈癌高发群体,性生活开始3年后或21岁以后的女性,均应该定期进行宫颈涂片检查。

2.宫颈涂片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1)检查方法。充分暴露子宫颈外口;使用刮片在子宫颈外口旋转1周,获取粘膜和分泌物;将刮片得到的样品涂抹在玻片上,使用95%的乙醇溶液固定15分钟;最后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检查操作要点如下:①选择经验丰富的妇科医师,采样时不仅需要技巧,还要求医师肉眼观察子宫颈的形态。②检查前24小时,不能冲洗阴道,会影响阴道内的菌群,导致涂片检查结果不准确。③原则上应在月经后检查,如果没有异常出血,且分泌物正常,也可采样检查。④检查后,要耐心等待检查结果,不看结果等同于没做检查,严重时可能延误病情治疗。⑤宫颈涂片检查只是对宫颈癌的筛查,不能作为正式诊断依据,因此听到细胞异常病变时不要慌张,应以最终病理检查报告为准。

(2)注意事项。宫颈涂片检查时,注意事项包括:①检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检查前1-2天,不要进行阴道内诊,也不要使用阴道栓剂。②对于宫颈炎症女性,应该先接受规范治疗,然后才能刮片检查,防止涂片样本中的白细胞、炎性细胞影响检查结果。③检查时间最好选择在非月经期。④育龄期女性,只要发生性行为,均有可能发生宫颈癌。而且,早婚早育、多次妊娠、性伴侣多、抽烟酗酒的女性,宫颈癌发生率明显增高,最好每年进行1次宫颈涂片检查。

3.宫颈涂片检查会不会很疼?

不少女性看到宫颈涂片检查这几个字,心里就会产生担忧和不安。那么,样本采集时会不会很疼?检查后有哪些不良反应呢?针对第一个问题,宫颈刮片操作,是为了获得宫颈外口的分泌物,一般不会造成宫颈损伤,因此也不会产生疼痛感。针对第二个问题,检查后一般不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少数女性可能伴有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少,可以忽视,不进行处理;如果出血量多,可能时刮片操作不当,也可能是疾病影响,此时应该去医院检查,尽早明确出血原因。

4.宫颈涂片检查怎么看结果?

宫颈涂片检查结果,是以巴氏分级为准进行评估。其中,巴氏I级说明结果正常,涂片中没有异常细胞;巴氏II级说明检出炎症,涂片中部分细胞发生异形改变;巴氏III级说明可疑宫颈癌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巴氏IV级说明涂片上有恶性细胞;巴氏V级说明涂片上有癌细胞。一般情况下,将巴氏I级-II级视为阴性,宫颈癌风险低;巴氏III级-V级视为阳性,宫颈癌风险高。

对于巴氏III级、IV级、V级的女性,要开展后续检查,包括:①宫颈活体病理检查,分析宫颈管粘液的性状,判断卵巢排卵的功能;②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的形状、位置、外口大小,有无宫颈糜烂、赘生物,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③造影检查,显示宫颈管的长度和形状,看有无畸形、狭窄、粘连、子宫屈曲等。

5.宫颈涂片检查的新指导意见

宫颈癌多发生在子宫下部的子宫颈部位,大多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在发病早期,呈现为不典型增生,且进展缓慢,此时规范治疗是能治愈的。国外学者研究称:宫颈发生轻度变化后,可以自行修复,且对女性健康没有影响;而宫颈涂片检查可能出现异常结果。基于此,最新指导意见是,女性可能不需要做宫颈涂片检查,其依据是针对大量女性群体的检查结果显示,并没有发现更多宫颈癌的证据。该检查具有侵入性,可能因操作不规范引起宫颈损伤、感染,从而带来一些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最新指导意见是:①21-65岁的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1次宫颈涂片检查。②30-65岁之间的女性,如果开展过人乳头状瘤病毒测试,则延长至5年进行1次检查。③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且开展过宫颈涂片检查的女性;或者实施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不建议进行宫颈涂片检查。这是因为,65岁以上的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测试结果良好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几率非常小。此外,免疫系统发生损害的女性,过去20年间存在宫颈癌前病变的女性,以及激素己烯雌酚暴露的女性,则要继续进行宫颈涂片检查。因为这些女性群体,发生宫颈癌的风险高,必须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综上所述,宫颈涂片检查属于妇科检查的一个内容,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手段。文中介绍了宫颈涂片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分析了最新指导意见,部分女性在未来可能不需要做该项检查。通过本文,希望增强女性朋友的疾病认知,在积极防治宫颈癌的同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