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白小东

四川省黑水县麻窝乡中心小学校6235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因为“解决问题”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覆盖所有的小学内容,几何、代数无所不包,所以说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说它是难点是因为“解决问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有时甚至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对教学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致共识。

很多数学教师做了多方探索,比如引导学生记忆题型、套用公式、搞题海战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收效,但是教学付出与收入反差较大。

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以来,认真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的课题,收集分析了很多的教案与学案,结合学生的学情,立足于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法导航学法,取得了的显著的教学效果。

本文谈谈自己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商榷,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小学“问题解决”数学内涵及意义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全面体现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什么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小学数学知识与能力与数学情感的高度升华数学素养,它不仅是数学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而且是超过知识与能力的情感、价值、态度的一种表现,“解决问题”它彻底地落实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它把学生的视野引入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随时站在数学的前沿思考问题,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广泛性,升华学生数学素养。

比如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常常提这样的问题:“小华电饭煲蒸饭需要15分钟,洗衣机洗衣服需要30分钟,做作业需要40分钟,问需要多少分钟能把三件事全部做完?”这也是我们常常遇到的生活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将完成三件事的时间相加,那学数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做饭、洗衣服、做作业几乎可以同时进行,做作业的时间最长,因此三件事全部完成就四十分钟时间,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而且也学会了生活,学习数学就是要节约资源与成本,优化效果,做到多快好省。

我们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近似于以前的数学应用题,但是“解决问题”覆盖的内容更广,涉及的问题更多,有时一个数学材料的描述下面提了五六个问题,问题辐射范围十分广泛,原来在数学应用题中很少把几何的内容融入其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融入在“问题解决”中,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把几何与数分开显然是不科学,数学就是研究数与形的,是数形统一。

二、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难,学生有种胆怯的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胆怯的心理,敢于直面困难,敢于攻坚克难,树立解决难题的勇气与信心,我在教学采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兴趣可以集中学生的心智活动,排除外界的干扰,净化学生的心灵,专注自己的学习目标,开发学生的潜能,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

1.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兴趣,必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天窗,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司空见惯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就会把学生的心思转移到学习内容上来,渲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数学问题联想犹如天马行空,数学的美景对学生无尽的感染力。

2.表格教学法。

表格可以直观形象展示数学关系,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幅幅知识网络图,清楚地看出习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表格给学生一个清晰严谨视图效果,形成严密的思维,在空白表格处思考数学问题,克服思维的盲点与误区,高效地进行数学问题的链接。

三、深化“问题教学”效果

1.倒推法。

什么是倒推法呢?就是先从问题开始,紧扣题中的已知条件,推到问题直到能够解决为止,倒推法是非常高效的解题方法,它可以充分地把习题中的已知条件运用起来,统摄在问题下,目标明确,问题转化快,能够排除题中进行干扰的已知条件,剖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在习题外围徘徊,排除不相关数据的干扰,直接深入到习题的实质问题。

2.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数学创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就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旨在让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数学问题,不断深化、活化、内化、强化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拓开思维空间和视野,打破数学的章节界限整合数学知识,使数学系统有序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知识效益化。多题一解旨在要求学生总结数学的解题规律,深入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抛开非实质性的干扰,高效地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虽然“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只要遵循数学学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开启学生的思维的新模式,“解决问题”的教学就会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