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分数与心灵之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徘徊在分数与心灵之间

董欣

———浅论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董欣

(银川一中,宁夏银川750000)

布鲁诺曾经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科目值得学习。”现今,在中学生眼中,作文似乎很难得到喜爱,怕写,无话可说,虚情假意,几乎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越来越多分不清真相、辨不清色彩的“类型文”的出现,令笔者迷惑。中学生的作文,到底是怎么了?繁忙的教学任务,批改不完的作文,令人烦不胜烦的陈词滥调,中学生笔下的花草鱼虫,山川日月,传闻轶事,竟然没有一丝该有的灵气、活气,这是为什么?

尽管我们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并在很多方面开始了大力改革,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难题,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应试作文,仍是现今中学生作文的主要特色。中学生疲于应付学业压力,几乎没有时间从课外阅读和现实生活中收集素材来支持写作。应试作文风行多年,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深陷于固定模式之中,学生作文也被一系列苛刻要求逐入了狭窄的死胡同,思想幼稚,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和勇气。

有学生问,什么是作文?是不是领会到出题与阅卷教师的心意,精心揣摩出中规中矩、波澜不兴的文章,拿了高分,便是好作文了吗?这样的问题难以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理想的作文不是这样的。如果说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活动,就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在言说生命和完成生命,写作的本身就是其目的,我们的作文,应该是心灵之声的文字表达。

理想如此美好,但现实往往残酷非常。中学作文训练,早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操练,在这里,个人体验几乎无立锥之地。分数是学生的前途,是教师的荣誉,教育染上了厚重的功利色彩。为了高分,要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要迎合阅卷人的口味,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要张狂,不要激动,不要乱说,不要调皮,要写有意义的人和事,思想要健康,主题要鲜明,中心要突出,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总之,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起承转合、谴词造句等都有这样那样的标准和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不能独立思考,不敢积极体验,不愿主动交流,不会大胆表达,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这样发展下去,是着实让人忧虑的。那么,如何科学健康地进行作文教学呢?

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就要明确写作主体。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生命意识正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写作更应该“情动于中”而付诸笔端,是心灵活动后的产物。相信每个中学生在打开仅属于自己的日记本的时候,决不会“无话可说”,因为在那里,他们能够真正放松,把心声大胆吐露,无所顾忌。只有这样,写作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其最本真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真正在写作上自主,不应该将写作作为一项由教师去决策的任务,给学生的写作环境应该是自由和宽松的,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教师所起到的将只是引导、启发的作用。久而久之,当学生明确自己就是真正的写作主体时,他们就会自觉地把写作当成个人的事情,尽情抒发,挥洒自如,并且能够在教师一直以来的引导中把握发挥的尺度,达到良好的效果。

写作的主体是学生,应该让他们自主思考,在作文中注入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不成熟,易冲动,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偏激,但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意识和精神。思考不仅是人的权利,也是人的本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谁也无法掩盖,我们要将学生的眼光和注意力吸引到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中去,让他们能够从活生生的现实中体验、思考,能够运用自己的头脑,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可以在对社会事件的认识与分析中汲取智慧的养料,不仅仅使作文水平得到提高,更促进了一个作为社会中独立个体的人的成熟。他们需要思考,思考让他们获益良多,我们不能够阻止他们渴望思考的心,我们要他们思考。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鼓励他们讲真话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应尤为重视学生的情感体现。写作是一种个人行为方式,表达的就是写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情感的真实与否决定着阅读者能否与作者产生共鸣。情感因素在作文训练中是凌驾于形式要求之上的,而现今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情感的陈旧、“假大空”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此现象,必须与学生增进以作文为媒介的情感交流,能够做到角色的互换,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与体会,尊重学生所表达的情感。教师拥有融入学生的内心的积极意愿,共同体验生活,表达相近的情感体验,时间长了,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展露心声,与教师做真诚的情感沟通,同归写作的本真,表达真实的自己。

总的说来,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情动于中”地作文而又能符合考试要求成为语文教学者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问题。时代在发展,作文教学也在艰难之中一步步向着心灵的方向迈进。毕竟,回归本真,表达心声,才是写作的本质。为了分数而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的,迟早要被淘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寻求方法,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在大环境仍徘徊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情况下,在学生的心灵与分数之间,寻求最完美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