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探究平台提高科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搭建探究平台提高科学素养

周磊许欣莉

周磊许欣莉(罗庄区傅庄办事处中心小学,山东临沂27601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培养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应从多角度、多途径出发,为培养科学素养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修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自由驰骋,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好奇心是小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能激发学生不断地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是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象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去思考、探求。

例如在教学《科学在我们身边》时,可以先让学生按照常规坐下后站起来,反复几次,学生会感到很容易,同时对老师的做法有些疑问。这时,老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请一名学生在座位上坐端正,双脚往前放,让另一个学生用手指顶在这个同学的前额上,让同学们猜一猜,坐在座位上的同学能不能站起来。有的学生认为能站起来,有的学生则认为不能站起来,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游戏规则,让每两个学生一组试一试,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创设这一科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目的。

二、观察实验,丰富表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感知活动,是打开学生学习科学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认识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因此,要牢牢把握观察这一前提。注意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获得鲜明而清晰的印象,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丰厚的基础。学生对于周围的生命世界充满了深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对有趣的动物、奇特的植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这里是学习科学最好地观察课堂。利用这些丰富的特有的资源,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科学研究。

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课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岩石、土壤、昆虫鸟兽等,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亲身感受在自然的千变万化的现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动植物世界的纷繁多样,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三、自主探究,自我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学生有深厚的学习兴趣,下一步必须通过实践来传授知识,并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直接对象不是书中的知识,而是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教师不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而要让他们动手、动眼、动脑,在实践观察中、在科学猜想中寻求知识。

在《改变浮和沉》一课中,讲解怎样让沉下去的橡皮泥、鸡蛋、塑料瓶等物体浮上来时,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想:用手托起来,把它拴在上浮的气球上拽起来,把橡皮泥捏成船形等。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在学生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基本方法有改变物体形状,给物体附着依附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等。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也是如此。整个过程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让学生以鲜活的表象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概括、总结,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规律。一连串的发问,设疑、实践也使学生真正做到了手、口、心并用,激发了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注重现实,加强应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为了提高科学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一些直观的现实的东西来加深印象,提高探究和应用能力。

如教师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人们应用磁铁指南、北方向吗?学生答出指南针的发明就运用了磁铁的这一性质。紧接着老师又安排了一个小实验:出示悬浮磁力火车进行演示,告诉学生这个悬浮磁力火车就运用了磁铁的性质:由于它不直接接触轨道,阻力小,速度非常快,是现代生活中理想的交通工具。你们长大后要运用你们学过的科学知识支研究它,使我们国家的交通工具发达起来,好不好?通过问题的启发和直接感官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科学,并且引导他们把科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明白:有了科学研究,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学生了解身边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产品都包含着科学的道理,真正理解“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浓厚的兴趣。

科学学科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科学素养无法像科学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