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预防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探讨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预防效果

王辉

王辉

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市范围内乙肝病毒双阳性孕妇94例,根据接种疫苗剂量分组。两组分别按照0-1-6方案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采集静脉血,观察两组阻断效果。结果: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17.0%,抗-HBs阳性率为59.6%。接种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4.3%,抗-HBs阳性率为9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关键词】乙肝疫苗;母婴传播;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够发挥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病毒传播阻断效果,本文随机抽取我市2011年1月——2013年12月乙肝病毒双阳性孕妇94例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市范围内乙肝病毒双阳性孕妇94例作为观察对象,孕妇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5.9±4.5)岁。根据接种疫苗类型将患者分为10μg组和20μg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表1—1所示。

表1—1两组患者(孕妇)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预防方法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1]0-1-6接种方案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分别于新生儿出生24h内、月龄1月、月龄6月接种疫苗,接种位置选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处。其中10μg组新生儿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0μg组接种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三针疫苗接种完毕30d后,采集新生儿3ml静脉血。

1.3检查方法

所有新生儿血清标本均采用ELISA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HBsAg和抗-HBs,两种指标阳性判断均以S/CO值≥1为标准,S/CO值<1则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BsAg阳性率比较

对我市2011年1月—2013年12月94例双阳性孕妇进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排除双胎者,其中94例0-1岁新生儿中,共有乙肝患者10例,男婴6例,女婴4例。其中10μg组新生儿HBsAg阳性例数为8例,阳性率为17.0%,明显高于20μg组(2例/4.3%),两组HBsA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抗-HBs阳性率

10μg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9.6%,明显低于20μg组(93.6%),两组抗-HBs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属于乙肝疾病高发地区,HBsAg携带率达到10~15%[2]。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通常会出现急性肝炎表现,并逐渐恢复至正常,少部分人群将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但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则多数将发展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成年后易出现原发性肝癌等肝脏疾病。乙肝病毒可通过血、血制品、破损皮肤、黏膜组织、母婴及性等途径传播,其中母婴传播占有很大比例。现阶段,国内很多地区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进行阻断乙肝病毒传播,取得一定效果。

根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a)10μg组和20μg组接种乙肝疫苗后,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0%、4.3%,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9.6%、93.6%,P<0.05。10μg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明显低于20μg组,考虑原因可能是部分新生儿血清抗体滴度下降,且未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本研究结果显示,20μg组母婴传播阻断率明显优于10μg组,与权威报道结果相符[3]。因此,建议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为其接种20μg重组(CHO细胞)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必要时可间隔3-4周再注射一次,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抗体水平,有效预防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b)单独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尤其是小剂量乙肝疫苗,虽然能够对乙型肝炎HBsAg、HBeAg双阳性新生儿产生一定阻断作用,但仍然有部分抗-HBS阴性物质处于无应答状态,进而导致抗体消失,这说明乙肝疫苗并未对这部分新生儿发挥保护效果。这部分新生儿免疫功能可能处于正常水平,也可能是免疫功能抑制者,因此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疫苗剂量、接种次数及新生儿自身机体等因素相关。对于未能完全发挥阻断作用的新生儿,应及时复种疫苗,最大程度降低病毒感染可能性。同时,定期回院复诊,并检测抗-HBS阳性率,方便掌握新生儿免疫应答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如何为新生儿选择乙肝疫苗问题,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关于免疫后效果评估、复种时间,应根据新生儿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进而发挥阻断传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亮,高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13):38.

[2]冯剑辉,陈立林,曾红莲.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比较[J].现代医院,2012,02(50):251~252.

[3]孙翔.不同剂量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J].南京医科大学,2012,05(2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