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从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让幼儿从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杨芳

施甸县甸阳镇莽山幼儿园云南保山678299

【摘要】幼儿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幼儿生动活泼的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和数学资源,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在活动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体验;数学;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线索来进行活动,同时又注重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生活活动之中

幼儿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逐步形成数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克服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努力为幼儿的学习创设出一种适宜的教学情景,并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材料让幼儿实际操作和探索,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从而使幼儿在主动积极地学习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其学习。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是有效完成数学教育活动的充分条件。根据教学内容,以游戏为手段,合理地、科学地组织各教学环节,是幼儿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新编幼儿教材中,数学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幼儿的生活较为贴近,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师要将各年龄段幼儿数学发展的要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景,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但是,数学教学教育活动又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不能单纯以量的多少来衡量其成效。因为幼儿的数学活动过程,是一个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趣味性原则。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足够的趣味性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传授给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兴趣。2.主体性原则。“幼儿应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3.激励性原则。教师对幼儿应采取肯定、接纳的态度,热爱、尊重每一位幼儿。通过反复评价幼儿的活动表现,激发幼儿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二、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致用

《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让幼儿在运动中比较高矮、宽窄、远近、快慢,区分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学习测量、比较等。在班中设立一日一轮的值日组长,在吃点心、水果时将分配的主动权交给值日幼儿,并通过轮流的方式,帮助每一位幼儿主动获得计数、等分等数学经验;午餐时让幼儿比较碗、勺的数量,或者让值日组长来分发碗、勺等餐具,能帮助每一位幼儿理解领会物与物以及数与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楼梯边数级数,可以让他们练习顺数或倒数;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让幼儿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适宜的材料投放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材料应该能引起幼儿的积极思维,凸显数学的本质特征。幼儿园数学教育操作材料的提供,应着眼于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建构,使材料具备适宜性、科学性、层次性,让幼儿置身其中并进行充分交流,使幼儿的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教学实践证明:当数学教育回归到幼儿的生活,给了幼儿更为宽广的迁移、应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机会,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创造性,就能进一步增强幼儿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师就要善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景,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熟悉感、亲近感,感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同在,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月萍.在生活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J].速读旬刊,2016(5):244-244.

[2]张本习.数学乐趣在生活中[J].新课程学习(上),201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