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相结合的思考

/ 2

乡村规划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相结合的思考

李莎

广西博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乡村振兴下的乡村规划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中被明确提出成为指导我国乡村建设的纲领文件。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自2004年以来党和政府连续15年将"三农"问题列为我国一号文件的首要关注问题。国家在政策以及财政技术上不断再向乡村倾斜,为当下我国的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打下了良好的政策经济技术人才基础,为我国的乡村的发展提供的腾飞的契机。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广大乡村基层群众知道了方向,但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具体途径却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这成为困扰众多乡村地区的首要难题,也大大的迟滞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步伐。这时我们就需要针对具体的地区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现状制定一部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作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科学理论指导,根据乡村规划内容逐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工作的实施。当下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蓬勃发展为当下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有力最成功的方式。根据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第六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方针"乡村生态旅游在传统的乡村旅游基础上发展而来,植入了生态发展的概念。它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生态发展观念,它对于推动广大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指导生态旅游建设有着巨大的能量。

二、乡村规划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内在联系

乡村规划是指导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健康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我国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据。它保证了乡村建设规模的合理性,产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科学合理性以及有序展开。乡村规划指以和谐乡村为建设目标,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向的乡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以绿色产业链为主导产业链不断发展延伸,通过乡村风貌重整作为新农村形象的展示窗口。乡村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乡村用地规划、产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电网水网电线管网规划、垃圾排污设施规划、防灾抗灾规划、乡村风貌整治规划等等。规划为乡村用地界定性质,划定用地红线已达到耕地保护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础设施规划对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共同发展及经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规划制定基于现有的产业基础条件,并依托市场引入创新性的产业建设理念,明确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产业发展措施。在乡村产业规划科学合理的指导下,将实现乡村居民创业增收,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实实在在体会到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带来的好福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防灾抗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体现我国乡村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情节,提高了我国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使我国乡村建设更加科学化。

乡村生态旅游是在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推动,在传统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乡村旅游方式,它代表了当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趋势大主流。主席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谈绿色发展: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要求,昭示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性,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就是为了指导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建设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具体实施守则。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是以实现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为目的,以乡村振兴等时代政策为背景,以相关上位规划为参考依据,立足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以及特殊的经济社会文化交通区位条件,明确规划区域的发展战略,以及旅游市场形象,打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及需要规划体系中的交通、水电、通信、卫生基础设置建设规划的具体方案等等。

上述分析得出乡村规划是一个地区全域的纲领性规划文件,它的涉及面覆盖了整个区域的几乎所有板块,特点是以概念方向为主、涉及面全而广、具体针对性不强,以满足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为主要目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是在乡村规划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乡村生态旅游提出的规划方案,针对性强、可实施性高,以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两者同为一个规划体系,分属上下层关系,互为依托、参考借鉴。

三、乡村规划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相结合在实际建设中的意义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环境越发复杂,对我国的规划需求越来越大,也同时对我国的规划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乡村的规划中诸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乡村规划中对乡村生态旅游认识不足,并且过于空洞不切实际、不接地气、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具体措施落地困难。二是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定位过于狭隘保守,制约了整个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导致市场运营困难、旅游发展周期短等诸多问题。

在当下乡村规划建设中,生态旅游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条件下的最佳发展产业。它涉及的关联产业多、牵涉层面多、产业间交流联动强、经济见效快、带动就业多,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的化的同时相对于第二产业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度最低。故而我们在制定乡村规划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旅游在整个乡村产业规划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对于乡村生态旅游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理论高度,在宏观上基于科学系统的规划,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接地气。在制定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乡村规划的整体指导与宏观调控作用,必须以乡村规划为依托蓝本,在乡村规划体系中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位,以及范围内详细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内容,不可与规划体系中的理念内容相冲突,理念高度向乡村规划看齐要有大局观前瞻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科学指导性作用。乡村规划与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结合制定,互为表里。

参考文献:

[1]杨桂花.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多维价值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3,18

(4):76-79

[2]戴帅,陆化普,陈颖.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J].规划师,2010(1):16-20

[3]许世光,魏建平,曹秩,等.珠江三角洲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形式选择与实践[J].规划师,2012(2):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