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研究

林惠文

龙川县锦腾林业有限公司广东河源5173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恶劣的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严重性,对生态环境的修护工作更加重视。农田和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所以林业的发展是生态环境修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想要更好的保证林业发展,就需要对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方面做出创新和完善,提高造林的效率和质量,正确对营林生产进行管理。

【关键词】现代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研究

现代林业的发展,能够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仅能给国家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如今,我们对林业工程越来越重视,国家积极地倡导全民参与造林工程中,加大了植树节的宣传力度,植树造林的面积不断地扩大,林业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最大程度上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确保人类与自然生态保持在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上,采取科学的造林方法,完善营林生产的管理,修护被我们破坏的生态环境。

一、林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因为地域辽阔,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所以国家的林业资源是相对充足的,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我们之前注重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造成我国林业资源大面积的损失和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破坏,导致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越来越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增加了植树造林工作的强度。近些年,我国林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持续涌现出越来越的林业企业,研究出更先进的、更科学的造林方法,大大提高了林业产量。现在也有许多与林业不相关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比如:我们现在生活中离不开的支付宝就有蚂蚁森林项目,通过使用支付宝完成支付,使用共享单车、捐行走的步数等方法积累能量,攒到一定数量的能量就能够种上一棵树木。促进林业行业的健康发展,改善水土流失情况,修护生态环境,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质量。

二、现代林业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就是把种子种植到适合树木种植地区的土壤中,让树木自然的生长。播种造林之前要对土壤的质量和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考察,选择适合当前地域的树木种子,并且在种植后对树木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做好幼林管理工作

2、植苗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就是把土壤整理平整在挖一个土坑,把树苗栽到土坑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土坑的面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好符合树苗的要求,不然会影响树苗的正常生长。将树苗载好后还要注意土壤填埋的深度,要求不高于树木的根茎。

3、分殖造林方法

分殖造林方法比较适合小面积的造林,这种方法对土壤和栽种手法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挖出的土坑绝对平整,保持树苗栽种时要绝对直立,深度也要严格控制,保证树苗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增加树苗的存活率,保证树苗的健康生长。

4、枝干造林方法

枝干造林方法相对其他的造林方法更加经济实用,树木枝干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从树木上直接把枝干按照科学的手法取下来,栽种到土壤中,因为枝干本来就带着原来树木的营养,所以能够独自存活下来。枝干造林方法简单易操作,对技术上的要求不高,成本又低,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三、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对策

1、严格管理树苗和林地

对苗木进行严格的管控,明确苗木的成本,研究养育苗木的方法,尽量降低苗木的培育周期。选择合适的营林环境,传统的营林选择方式是一个地区只适合种植一种苗木,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要选择适合多种苗木的营林环境,实现营林多样化的目的。

2、强化苗木基地的建设

想要营林面积就要扩大种苗基地的规模,保证基地的苗木种类足够丰富,调整种苗基地的整体结构,保证种苗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母树林的建设,林地中年限比较久的母树,到达一定时间后就不再生长了,需要将它替换成同类型的母树,保证林地的正常生态循环。

3、有效加强营林防治

防治工作使非常必要的,因为野兔非常喜欢吃树的幼苗,所以必须加强苗木的抚育工作,避免野兔对林地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综上所述,林业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修护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对林业造林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完善营林产业的管理方式,保证林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梅.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05):139,141.

[2]刘玉发.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要点研究[J].绿色科技,2018(05):203-204.

[3]刘振民.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研究[J].河南农业,2018(05):36,38.

[4]何家良,陆化.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讨[J].农技服务,2015,32(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