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航运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探讨

徐耿魁

(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市430010)

摘要: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污染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实现节能减排,促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交通部在这个大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水路交通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航运业的节能减排是我国建设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组织专题对航运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可行性的进行研究。

关键词:航运;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空间;探讨

引文

为了更好的达到交通部颁布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长航集团在航运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中独占鳌头,并实现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为长航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供前沿性研究,组织专题对航运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可行性的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合同能源管理(EPC)”及“碳排放权交易”模式为长航集团乃至整个航运业提供综合的能源管理及服务。

1.背景

1.1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能源强度指标方面,与2005年相比,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在CO2排放强度指标方面,与2005年相比,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下降10%。

1.2中国能源使用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降幅比2013年的3.7%扩大1.1个百分点。这是“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降耗的最好成绩。

虽然2014年能耗生产总值能耗比之前有所好转,但目前我国能耗使用情况形式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面临严峻挑战。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还在加大。作为世界上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一个时期能源需求的增长压力依然巨大,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会带来能源需求增加。

1.2.2.煤炭消费量比重仍然偏高。2014年煤炭消费量虽然下降,但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0%,能源结构仍然以煤为主,特别是在治理大气污染的环保压力下,迫切需要减少煤炭消费总量。

1.2.3.高耗能行业比重仍然偏高,淘汰落后产能并抑制总产能继续发展任务还很艰巨。2014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所占比重为79.6%。另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幅度比较大,除了结构调整带来的积极变化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经济减速换挡,高耗能行业增加值的增速降低,其能耗对总能耗的拉动作用减小带来的。与此同时,尽管当前不以GDP论英雄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有的地方政府由于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仍然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欲罢不能,比如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等。

1.2.4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影响等因素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世界能源市场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我国,其影响和不确定性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耗大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中国要完成这一目标,每年就要新增节能投资5000亿人民币。可是,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同时,要投入如此巨资进行节能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4-2013年我国能耗消费总量表

1.3航运业的节能需求

根据伦敦权威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s)数据,至2011年7月,全球商船船吨录得10亿总吨,庞大的船队给环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数据显示,世界各地民用船舶,超过100吨的已登记约52000艘,每年耗用燃油约5亿吨,随之而来对环保影响是,燃油燃烧每年释放出16亿吨二氧化碳和3000万吨二氧化硫,令温室效应及空气污染加剧。IMO组织估计,如果航运业不采用一些新的节能技术,到2020年时能耗将飙升38%至72%左右,进一步加剧能源危机。同时由于国内航道运输业务量的相对饱和,给航运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沉重成本压力,各航运公司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探索降本减耗办法,加大对船舶维护、改造力度,降低燃油消耗,寻找替代能源,并通过灵活经营方式来降低大型船舶每日消耗燃油数量,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1.4航运能源服务产业定义及内核

航运能源服务的核心为,对船舶运输过程中所需使用到的能源进行服务以实现能源的节能减排,和对环境的更好保护。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相对成熟的能源服务模式有合同能源管理及碳排放权交易两种模式。

2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2.1国内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空间

我国在1998年开始组建了北京、山东和辽宁3家示范节能服务公司,3家节能服务公司在其承接的工程项目中,仅一期工程就实施了节能项目475个,形成节能能力149万tce/年,碳减排145万t/年;投资总额13.3亿元人民币,节能服务公司获得净收益4.8亿元人民币,客户获得的净收益是节能服务公司收益的8-10倍。2003年12月,合同能源管理的行业组织——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注册成立,目前EMCA的会员公司已经有300多家。EMCA从

2004年6月—2009年12月31日开展的二期工程项目,是在项目一期工程已有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国新兴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并组建项目贷款担保实施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利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CJEF)提供的2200万美元赠款作为担保资金,为尚缺乏金融资信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帮助他们提高节能项目的融资能力和资信。从2004年6月一2007年10月,有150多个节能项目得到担保支持,累计担保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2期项目共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项目寿命期内可节能5814万tce,提高了能效;降低碳排放3751万t,减少了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模式引进中国十几年来,除政府倡导外,在各阶段和各宣传渠道都明确地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很好地推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其中,北京市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在2000年之后迅速发展,企业类型以私营为主,并且已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占46%左右。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类型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节能检测、节能咨询服务、节能工程设计、节能工程施工、系统运行管理、节能技术推广、节能设备生产、节能设备销售;节能服务公司既能根据自身的特色提供多种多样的节能服务,也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施展的空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领域以电机系统和建筑节能为主。建筑节能方面以空调系统和采暖系统节能改造为主,这方面累计完成的合同数最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领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尤其是建筑节能服务工作将会为全市节能目标的实现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据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节能服务方面的市场份额大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市场空间十分大。

3结论

航运业的节能减排,涉及到技术、资金、管理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等,都直接影响到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借助很多类似大型集团公司的经验,设立专门的专业的能源服务公司,设置这样一个平台,引进先进的模式,对整个航运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都会有促进。

能源服务产业的兴起,对于每一个有事业心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历史机遇。改革发展的三十年无数次证明了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将成就一批有勇气、有眼光、有能力的企业。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抱着开放、奉献、合作的态度,与时俱进,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