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研究

于海洋

于海洋

(山东省威海临港区黄岚卫生院山东威海264416)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抽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时间短,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大隐静脉曲张;效果研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65-02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发病早期,患者患肢呈现肿胀、浅静脉曲张以及足部营养障碍等疾病。病情的不断发展,还会引起皮炎、色素沉着以及湿疹等疾病,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溃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院对收治的60例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的治疗效果。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年龄范围为42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57.2±3.2)岁。病程为5年到18年,平均病程为(11.2±2.0)年。患者均存在下肢静脉隆起、迂曲或者呈团块状,站立更为明显,且合并溃疡、瘙痒、急性出血、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经多普勒彩超或者下肢静脉造影,均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抽剥术治疗,对患者常规消毒,并实施硬膜外麻醉,将其腹股沟韧带下皮肤以及脂肪切开,确定大隐静脉的主干,并分离大隐静脉的近端分支,逐一将其结扎以及切断,之后于股静脉位置对大隐静脉进行结扎。将大隐静脉远端切断,并将静脉剥离器置入大隐静脉远心端,采用丝线对出血位置实施结扎以及止血,之后将静脉剥离器缓慢推向小腿,于内踝上作一切口,并将大隐静脉抽出,并作另一切口对曲张小静脉进行钝锐性剥离。

实验组患者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进行治疗,术前通过血管彩超定位深静脉与浅静脉的交通支,并在体表做好标记。患者保持站立,并采用碘酊标记大隐静脉。常规消毒以及硬膜外麻醉后,对腹股沟部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距离股静脉5厘米位置切断大隐静脉主干,双重结扎大隐静脉近心端,并切除远端大隐静脉主干位置3厘米到4厘米,之后实施缝合。碘酊标记位置作一切口,长度3毫米到5毫米。切开皮肤后采用蚁式血管钳实施钝性分离,充分显露曲张的大隐静脉,并采用关闭血管钳于静脉后方穿出,并横夹血管钳使其紧贴皮肤、提出大隐静脉,将曲张静脉剥除,自后切断大隐静脉,并结扎断端。同时对术前体表标记位置做小切口,在皮下组织中分离交通支,并切断结扎。之后闭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2年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多发于小腿,临床上主要以浅静脉内压上升、大隐静脉静脉瓣缺陷以及静脉壁软弱等。在治疗上,传统手段主要为抽剥术,然而手术创伤性较大,具有较高的出血量,且术后两年患者容易出现复发,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开始得到应用,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其创伤性减少,且切口小,手术治疗时间缩短,手术出血减少,术后恢复快。此次研究显示,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钱正荣[2]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创伤性小,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孙志利.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5,(1):114-115.

[2]钱正荣.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