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谈谈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邓燕玲

广东茂名市第十三中学邓燕玲

我校是茂名市的一所面上中学,现有两千七百多学生,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生源情况十分复杂,不管是实验班或普通班都会有个别后进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后进生”是指思想上、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生,转化这部分学生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其中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一)个别学生有消极抵触心理。

个别品德不良的学生,是在被打骂、批评、讽刺、斥责中成长的。如:最近茂南区高山中心小学某学生离家出走,原因是老师向家长反映该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而受到家长打骂而造成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从细分析可知道,这个学生就存在着心理障碍问题。现在一些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他们都是不受欢迎的人,种种冷遇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他们在心理上是矛盾的,既自卑、又自尊;他们只允许自己瞧不起别人,却不允许别人蔑视他们;你越批评、越责怪他们,就越反感,你厌弃他们,他们的抵触情绪越强,其结果就是悲剧的发生。

(二)个别学生有失爱孤独心理。

有个别学生认为家长或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有一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或被打入冷宫的失落感。于是,他们往往不受纪律的约束,我行我素,对人不信任、不诚实。如2005年初二(7)班王丽丽同学,有一次连续旷课三天,我叫她通知家长来学校一次,她竟然花钱雇一位“母亲”来校,我问她为何这样,她说爸妈从不管她,最疼爱弟弟。爱是人类的本能,人人都需要爱和被爱,而后进生缺少的正是爱的温暖,这里包括母爱和师爱、同学间的友爱。可见爱对于后进生来说是多么迫切的需求呢!

(三)个别学生有冷漠孤僻心理。

个别学生性格内向、面无表情少言语,难得一笑,同时极少与人交往,在班中独来独往,没有知心朋友,不与人说心理话,缺乏同情心,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很少参加班集体活动。究其原因:性格孤僻,交往少,个人经历中所见的阴暗面太多,或曾经上当受骗,从此不肯轻信人,而以偏概全,易走极端,或经历重大家庭变故,身心受到较大打击。如我校2006年初三(7)班张晓平同学,原来在班中成绩名列前茅,因其父母在05年离异后,心情苦闷、学会抽烟、喝酒,很少与人交往,学习一落千丈。

(四)个别学生有狂妄的心理。

个别学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为了引起同学们注意与老师的关注,在为人处事上表现出狂妄自大,性格暴躁,出口故作惊人之语。马斯洛强调指出,人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可分为两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如2007年初三(1)班肖永强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却喜欢打篮球。因此自己买了一个篮球,经常在球场打球,有一次本班一个同学说他球艺平平,他很不服气,结果他大打出手。究其原因:不过是想获得同学的一点尊重吧了。

(五)个别学生存在悲观失望心理。

自信是最好的老师,“而哀莫大于心死”。后进生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失去自信。由于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在不断挫折和失败中,凡事都难以提起兴趣。在他们的心中很难激起波澜,心如止水。有个别学生做事小心翼翼,畏缩不前,极少抛头露面,心理自恨不如人,事事不敢自比于人。如二○○七届张彬同学由于知识基础较差,每次测验成绩都排在全班后面,所以学习总是提不起劲来,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更有个别学生,玩世不恭,听天由命,甚至破罐子破摔。究其原因:或因犯错误遭冷遇,或因某种追求严重受挫,或是精神上受打击,或遭家庭变故,心理难以承受。

二、转化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对策

后进生的心理既简单又复杂,各人都不完全相同,哪么如何去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呢?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遵循下面几个原则去做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心动性原则。

作为教师,要用心去认识、理解、关怀学生。爱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它是老师转变后进生的内动力,离开了这一点去谈工作方法只能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个别学生不良的习惯的形成往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做了工作不见成效产生急躁情绪,或者学生出现反复以后就断言该生是无药可救,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激情,试想这样的心境能转变一个后进生吗?当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要有一种不屈不挠精神,工作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有的后进生撒起谎来可以脸不红,心不跳,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坐得住,耐心倾听同时要善于见微知著,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循循善诱,持之以恒。诲人不倦地耐心地引导,可以使屡教不改的学生产生愧疚感,激起他心灵的涟漪,化解他的抵触情绪。

(二)个别性原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转化后进生,是做一人一事的个别工作,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心理的特殊性,根据不同问题和不同特点,用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疏导办法,进行深入细致工作。首先要调查了解,摸清对象的具体情况,掌握不同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抵触心理的学生,要个别谈心,用与学生交友的方式,使他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谁都会犯错,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好学生,这样就会消除他的抵触心理。失爱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找其谈话,并以教师的爱来消除学生的误解,实践证明这样做法是非常有效的。冷漠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可发动学生对其热情相待,用诚心来融化他冷漠心理,引导他参加班集体活动,使他热爱生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或动员与他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与之接近,寻找突破口,激发他参与的热情,使之回归集体,重新焕发对学习生活的激情。狂妄自大心理的学生,应从尊重入手,应抑其无理一面,扬其敢作敢当一面,正确引导,介绍一些有益的书刊,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失望心理的学生,扬其长处,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或晓之以人生哲理,辩证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懂得在失败中孕育着希望,或以逆境成才的名人事迹相激励,使之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总之,应帮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树立信心。

(三)契机性原则。

在班主任工作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些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虽然教师多次找他谈话,或和风细雨,耐心教育,或狂风暴雨,严厉批评,但都无济于事。这些学生常常是承认错误,就是不改,或当面认错,转身又犯。搞得教师恼火万分,甚至失去信心,发誓从此不管。可每当这些学生出现问题时,又看不过去,真是欲罢不能,其苦衷难以言表。我认为对这类学生不妨冷处理,不与他打疲劳战,可以等待时机,集中打一个歼灭战,最后解决问题。这类学生要及时教育,但不必期望过高,当他把事搞得不好收场了,主动要求教师帮助他解决时,把握好这个契机,出场解决。只有这时,他才会从内心觉得教师帮助了他,才会改正错误。这叫“欲擒故纵”,但要把握好分寸,不要让事情搞得不可收拾,要善于掌握时机,使之恰到好处。

(四)适度性原则。

要科学地进行心理疏导,就得掌握一个“度”,我们一些班主任对后进生教育过度,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原因何在呢?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想主要是平时教育学生时常在“度”的问题上进入误区:①得饶人处不饶人,学生犯了错误,穷追猛打,抓住辫子不放手,甚至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时不时地“陈年芝麻”拿出来炒一炒,使学生失去了改正错误的信心。②不给学生下台的台阶,使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样使事情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③冷酷无情,当学生(特别是平时表现较差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却意气用事,不闻不顾。我认为学生犯错误,严厉批评是必要的,但严厉的目的还是为了教育学生,促其上进。一旦后进生有困难时,我们就要满腔热情地去帮助,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教师的苦心。④找学生谈话时,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卖弄学问,满口空话、大话、套话,说教,夸夸其谈,学生晕之迷糊,摸不着头脑,其效果可想而知。我想教育学生要说实话,说心里话,要开门见山,但要语言委婉,有分寸。

转化后进生是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既是一门科学,更是情感渗透的艺术,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心理学的理论水平,要不断地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探究,努力掌握做好后进生心理辅导的规律和原则,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