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方案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以及疼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综合治疗方案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以及疼痛的影响

黄美松

黄美松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治疗方案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以及疼痛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接诊的100例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运用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和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历经半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运用综合方案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综合治疗;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疼痛【中图分类号】R6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99-02

引言

骨质疏松属于全身性骨病,主要症状表现以骨量减少和骨质结构改变为主.骨质疏松患者骨质脆弱性逐步增加,可能因为轻微外伤造成骨折,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妇女发病率要高于男性[1].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我国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女性在月经停止后,体内激素水平失衡,雌性激素大幅度下降,使得骨形成的速度要明显缓于骨吸收速度,造成骨量大幅度降低,骨小梁明显下降,最终演变成骨质疏松症.当前,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患者仍然需要长时间忍受折磨.目前,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正有序开展.本研究以我院接诊的10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方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主要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例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分布在56~87岁之间,平均年龄(70.20±10.15)岁,患者停经时间4~32年,平均停经(19.15±11.20)年,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4.21±2.2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55~86岁之间,平均年龄(69.56±9.28)岁,患者停经时间3~30年,平均(17.26±10.41)年,患病时间1~10,平均患病时间(4.08±2.29)年.患者经过骨密度检测、β-胶原蛋白检测、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发现,所有患者骨密度均低于平均值.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拟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停经时间、患病时间、骨质密度值均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诊治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方案治疗,治疗方法包含调整体内钙吸收代谢、性激素替换疗法、止痛治疗,具体治疗如下:第一,调整体内钙吸收代谢.利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鼻内进药,两天一疗程,每次200IU;同时,在早晨吃饭前30min喂服70mg阿仑膦酸钠片,每周一次.第二,促使钙质吸收治疗,每日口服一次600mg碳酸钙维生素D.第三,性激素替换疗法,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性使用勃龙片,每日一次,每次1.25mg;或口服盐酸雷洛昔芬片60mg,每日一次.第四,止痛治疗,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和耐痛程度,选择性口服罗痛定片,每日三次,每次30mg;或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胶囊,每隔12h一次,每次0.1g.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促进钙质吸取治疗,和止痛治疗.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骨密度改善情况,同治疗前比较.骨密度检测仪器采用美国Norlan仪器进行检测,先后检测Wards三角区、股骨颈、以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值,严格按照骨密度检测仪器说明书进行.1.4疗效评定本次研究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经半年治疗后,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经半年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经半年治疗后,疼痛症状没有改善且有所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比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数据用%形式展现,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28(56.67%)例,有效13(26.50%)例,无效9(16.83%)例,总有效率为83.17%;对照组显效13(26.67%)例,有效11(23.33%)例,无效26(49.0%)例,总有效率为51.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研究表明[3],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与女性停经后雌性激素分泌失衡有着密切联系,本病主要发生在女性停经5~15年后,女性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骨量缩减,骨小梁骨结构遭到破坏,且骨头脆弱性增强为主.鉴于骨组织结构遭受破坏,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全身多处疼痛,而受到骨脆弱性增强的影响,容易因为轻微外伤导致骨折.所以,本病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引发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以及骨代谢作用,人体的雌性激素可以有效限制破骨细胞,增强成骨细胞的存活性,而雌性激素与1,25-(OH)2D3、甲状旁腺激素的互相作用,刺激了骨质的形成,增添了骨质重量[4].而停经后的女性,雌性激素分泌量大幅下滑,使得甲状旁腺的作用明显加强,加大了骨钙向血钙的分泌.此外,随着年纪的增大,患者肾功能大不如前,且1,25-(OH)2D3分泌量大幅退减,造成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取进一步困难,血钙的降低造成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量大增.受到甲状旁腺激素对骨作用加强的影响,骨的吸收明显加强,进而提升了血钙水平.该过程会造成骨量持续退减,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活性维生素D可有效刺激肠道吸收钙元素,从而形成新的骨.所以,适量的填补活性维生素D,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而降钙素可以很好的消减骨吸收,进而把控骨质疏松症病变过程,并能起到减缓疼痛的效果.与此同时,针对压缩性骨折患者,借助微创手术可以增强患者骨质结构的稳定,降低患者因骨折而长时间卧床,引发的骨质疏松症.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1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骨密度值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而言,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1]慈元,迟晓飞,王坤,等.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1010-1011.[2]崔双,薛昊罡.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血脂和护骨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51-2053.[3]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4]李作菊,贾真,王晓霞,等.不同人群使用NRS评分评估患儿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53-.